“老杜,今年打算种植多少袋香菇啊?”7月2日,在三阳镇贺畈村老杜家中,三阳建设分局副局长、贺畈村驻村工作队员丁金刚问道。“至少也要弄个三四千袋吧,不会比去年少!”眼前,老杜一边准备着下半年即将种植的香菇用料,一边信心满满地回答。
丁金刚口中的老杜名叫杜兆元,今年60岁,是贺畈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还有妻子和一个儿子。杜兆元的妻子比他小一岁,体弱多病,儿子年少时被诊断患有精神病,目前也是大龄未婚,一直在家休养,病重时入院治疗。也正是因为医病耗尽家底,导致贫困,2014年他们一家三口被纳入精准扶贫贫困户,从此也与驻村工作队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一切,贺畈村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精准脱贫,不落一人”。坚守这样的信念,村里的干部、驻村工作队多次上门宣传政策,扶贫又扶志,不仅从资金和物资上给予帮助,更多的是在思想上、精神上鼓励他发展产业,争取早日脱贫,并将脱贫目标定在了2018年。
说干就干,在驻村工作队员的鼓励和村干部的帮助下,老杜逐渐建立了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2016年,驻村工作队送来了产业发展帮扶资金,老杜种植了1500袋香菇,经过备料、点种、发酵到出菇,当年纯收入近10000元,产业发展有了些许起色。考虑到老杜儿子的实际情况,村“两委”及工作队帮儿子申请办理了低保。2017年,老杜又种植了2000余袋香菇,下半年,龙虾行情走俏,市场价每斤30多元,贺畈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引导本村村民发展稻田养殖龙虾产业,并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老杜是个精明人,看到行情不错,当年年底就把自己承包的水田都推成了虾池,准备在来年养龙虾。
产业发展带来新希望,居住环境也变好了,日子更有盼头了,这让老杜家信心倍增。2018年,老杜手头宽松了,开始加大袋料种植力度,备料3000多袋,老杜安排老伴不做别的事,专门“伺候”这些香菇筒。他自己也不闲着,开年就在外地购来龙虾苗,在他挖的13.5亩虾池里喂起了龙虾。其间,工作队请来了水产养殖专家,给贫困户们现场进行指导和培训,还给老杜送去了虾笼,方便他捕捞。一年下来,老杜的年收入达到30000多元。2018年10月,脱贫验收组到了老杜家,询问本人是否认可脱贫,老杜毫不犹豫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贺畈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短短几年功夫,老杜家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用老杜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己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60岁了还能过上好日子!”
(张延祥 杜思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