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zb.jrjingshan.com/Img/2019/10/20191022f2f44ee647144ea48a732499df6b804a.jpg
浏 泉 河 古往今来,每个人群集居地大概都有一条河,这条河是一个村子、一个乡镇、一个街区、一个县城、一座城市的“母亲河”。
http://b.jrjingshan.com/content/2019-10/18/003701.html

等待处理…

峰岭流泉润村郭

——探访杨集镇王峰岭村

2019/10/18

浏 泉 河

古往今来,每个人群集居地大概都有一条河,这条河是一个村子、一个乡镇、一个街区、一个县城、一座城市的“母亲河”。这条河不是长江、黄河这样的大江大河,更可能是一条算不上雄伟壮阔的普通河流。

与我们生活的城市相比较而言,如果城市像一个人,那么,这条河则像是一条静脉血管。

杨集镇王峰岭村的静脉血管叫浏泉河,河水潺潺流淌,河道九曲十八弯,既有急流,又有深潭,缓中有急,急中有缓,河水清澈见底,无险滩,石板岩,韵味十足;两岸风光绮丽,青翠碧绿,一团团、一簇簇的倒影十分美妙。就是这条不算宽阔的河流,养育着杨集和钟祥的部分村落的子子孙孙,见证了王峰岭村生态与人文的融合。

觅泉眼,树荫照水两映趣

浏泉河为何水流不大,却常年源源不断?

杨集地下水以山凹岩溶浸出为主,也有山浸流出,形成泉眼、井坑较多,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在王峰岭村村支书陈升柱的领路下,我们有幸来到王家峰村三大泉眼之一白鹤子湾泉眼,探寻了一把浏泉河的源源不竭的神秘魅力。

追寻微风中夹带的湿润水流气息,终于在一条扬尘土路的转弯处觅得泉水的踪迹。伴随着脚步稍稍抬眼,印入眼帘的是泉水中自然生长的浮萍与被两岸绿植渲染的水面相连,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文里描写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便跃然而出。双手捧起的泉水,是那样的细,是那样的柔,倒影着四周明媚的盛夏风光,耳边是虫鸣鸟语,一切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据杨集镇乡志记载,全乡常年有水的中低温泉有48处,除王峰岭村白鹤子湾为26.8℃的中温泉外,其它均为12-15℃的低温泉。白鹤子湾温泉水每小时涌水量6.3吨,经省地矿局化验,为Sr(锶)型矿泉水,含锶0.99-1.1,比国家规定的起点指标0.2高4倍,含偏硅酸20.38,游离子一氧化碳36.34,还含锌、澳、碘、硒等人体所需20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白鹤子湾泉眼的恒温温泉水,让经营鲈鱼养殖的台商企业慕名而来。由于鲈鱼对水温要求较高,天气寒冷的冬天常常是通过烧锅炉来保持水温。今年年初,台资企业负责人听朋友介绍杨集镇王峰岭村有丰富的地下温泉水资源,用管道输送到鱼池后温度能够保持20℃,特别适宜冬季培育鲈鱼鱼苗。在市台办和杨集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与王峰岭村温泉育苗基地达成协议后,分别于1月21日和25日在此共投放育苗60万尾进行养殖,大大减少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陈升柱说:“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本地优质的天然温泉水资源多做文章,用足台湾技术培育好鱼苗,将周围闲置的鱼塘充分地运用起来。同时希望能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更多的企业来王峰岭村投资兴业,切实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助力乡村振兴。”

泉水米,浓浓美味惹乡愁

宋代徐玑在《新凉》一诗中言道:“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在王峰岭村道路旁,是“一水护田将绿绕”的田园风光,春时稻禾青青,秋来稻浪金黄。

驱车行驶在环山的水泥路上,往下一看,举目所及皆是一片片青翠稻田,阳光普照下,蝉声一片里,泉水稻长势喜人,和蜿蜒的浏泉河相映成画,还是一幅充满田园诗意的风光画。

人类诞生伊始濒水而居,近水而种。历代的人们利用这不竭之水,浇灌稻禾,形成了远近知名的杨集泉水米。杨集山区昼夜温差大,泉水米生长周期长,种植土壤长期“喝”的水,是来自浏泉河同源的山泉水,纯天然无污染,形成慢慢熟透的一个过程。虽然比同类大米亩产低,但大米口感非常香甜,营养价值高。

在紧邻京山市杨集镇王峰岭村的钟祥市客店镇杨庙村十组,稻田种植大户鄢来华正在稻田里精心照料着泉水稻,除杂草、浇水,“我种植了40多亩的稻田,主要是浏泉禾米业有限公司提供的种子,所有稻田都是抽取浏泉河河水浇灌的。”鄢来华说,他和当地村民一样常年与杨集镇浏泉禾米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水稻成熟后米业会来统一收购,过去一年,纯种植稻谷年收入就4万多元。

王峰岭村是杨集泉水米的主产区,泉水米品牌“浏泉禾”就因当地的浏泉河而得名。位于王峰岭村村委会不远处的浏泉禾米业有限公司,跟合作农户免费提供稻谷优质原种,择优地域,分发给农户耕种,安排专人长期提供技术服务,将产品高于市场价进行回收,经加工后销往京山、钟祥、荆门、武汉、上海等地,“我们米业每月可收购加工大米200多斤/亩,今年已签订1000多个订单,今后我们还会计划开通电商销售渠道,这样外地的杨集人想买家乡米也就更方便了。”

从表面看,“浏泉禾”泉水米和其它大米无啥区别,由于密封包装,连味道都无法闻到。但于在外务工的杨集人来说,泉水米不仅是餐桌上的重要主食,更是对自然的深刻记忆,是一个带着浓浓乡愁的符号。

共山水,地源相近人相亲

秧苗、青瓜、绿竹、松树、银杏圃……我们被漫山遍野的绿色迷醉了眼,一路走走停停。在村支书的推荐下我们决定最后再去看一看村里的文化遗址松华禅院。看到有人在文化遗址松华禅院门前拍照,村里的老人纷纷出来观望,好奇哪里来的“外来客”打破了村庄的静谧。

村里的老人热情的与我们打招呼,询问我们的来意,闲聊中,我们却发现很多人不是本地口音。王峰岭村一组61岁的老人周梅芝告诉我们她原来是杨庙村人,嫁过来已经三十六年了,自己过世的婆婆以前也是杨庙村人,“虽然两地口音不同但是王峰岭村和杨庙村同属浏泉河水系,两村经常你来我往,相处起来也没有什么不习惯之处。”

周梅芝说,两地的不同之处在于种植方式,杨庙村的水稻种植都会提前几个月开始做播种前的农田管理工作,而王峰岭村则显得比较“慢”节奏,清稻根、深翻、晾晒每个阶段都在“抽空”完成。想要找到他们的人呐?也许是在山上种松树,也许是大棚种植香菇,也许是在山间养蜂,也许是在旱地种苞谷,也许是在池塘养虾……这种“佛系”,让王峰岭村人更懂得规划生活。

因为往来频繁,联姻的情况在王峰岭村和杨庙村间比较普遍。

在老人们的概念里,王峰岭村和杨庙村是隔着一条水沟彼此喊得应的距离,大家都是“浏泉河”养大的子女。在王峰岭村随便凑上一桌人,一问往上三代基本上都有亲朋好友是钟祥人。有奶奶、爷爷是钟祥过来定居的,也有跟随母亲来探望杨集的外公、外婆,整个就是交织在一块儿的。

同一水系,血脉相连,情感相依。

(文/张玉婷 图/曾凡学 陈磊)

白鹤子湾泉眼温泉水

上篇:绿树碧水映家园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今日京山
ICP备:鄂ICP备16000180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