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zb.jrjingshan.com/Img/2019/11/20191101679a2484d43f46a2b2b9e1917fdf69db.jpg
南庄村易氏老屋 出永兴,南行十余公里,有一座村庄。这里,山路弯弯,林木苍苍,绿海丛中,白墙红瓦若隐若现。沿途看到,秋收后
http://b.jrjingshan.com/content/2019-11/01/003728.html

等待处理…

古韵新风沐乡野

——探访永兴镇南庄村

2019/11/1

南庄村易氏老屋

出永兴,南行十余公里,有一座村庄。这里,山路弯弯,林木苍苍,绿海丛中,白墙红瓦若隐若现。沿途看到,秋收后的大地上依然生机勃勃,道路两边的柿子树上,沉甸甸的果子露出红红的小脸蛋;湖面上的鸭子游来游去,嬉戏不停;老年人有的聚在院子里闲话家常,有的在田间做着轻松的农活……

南庄村位于永兴镇最南端,与天门市皂市镇月堰村相连。村域面积1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74亩,山林面积7347亩),地广人稀,全村以现有耕地为基础,普遍推行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推行机械化插秧、收割。初闻南庄有“六易”,常有历史爱好者来这里寻幽访古;村民邻里和乐,常与邻村互动频繁,互帮互助,因而推荐一睹南庄古韵新风貌。

 

寻古屋,听历史的声音

 

历史虽已远去,在南庄却仍能寻得踪迹。说起易氏老屋,村里的老人都能说上几句。“易家老屋建于康熙年间,现如今已经保存了300多年了。”“易家连续三代出了三个进士、三个举人哟。”……

古屋今如何?带着好奇,我们来到永兴镇南庄村7组。初秋时期,道路两边银杏树的叶子转黄了,一阵风拂过,摇动一树金片。在路的前方,一座外观普通的土坯房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眼前。

看到有人前来参观,附近正在忙活的村人招呼我们,“如今老屋没人住了,已经锁了,进不去了。”虽然老屋已落了锁,但也挡不住我们一探究竟的心。

据光绪版《京山县志》记载,易氏老屋始建于易氏四十六代孙易履泰,易履泰是清乾隆年间举人。曾任均州学正。易履泰长子易大醇,以贡生出仕,授枣阳县训导。易履泰次子易大枞,以贡生出任赣州府通判。易大醇长子的长子易镜清,进士出身,曾任庆阳知府。易大醇的次子易本烺,道光乙酉拔贡,乙未举人。易大醇第三子易本铫,道光年间进士出身,历任四川达县、射洪知县。

清朝的乾隆至咸丰年间,易家三代出了三个进士、三个举人,“南庄六易”美誉因此得名。

春华秋实,时光荏苒。如今这座有300年的老屋像是被时光忘却的老人,岌岌可危,唯有老屋门前的这颗老槐树,接受着阳光的爱抚,蓬蓬勃勃的生长着,像是在替老屋延续着生命。这座见证岁月沧桑的老屋,承载了无数个美好的生活光景,留下了一代代青春与衰老的年华。

如今,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生活也在逐步提升。乡村发展中,也涌现出一批可歌可咏的善行义举典型人物,在南庄村,就有一个这样的家庭。南庄村支部书记王凤仙的家庭,是一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相敬相爱的家庭。几年前,王凤仙的父亲因风湿而长期卧床不起,长年需要人陪伴照顾。王凤仙坚守孝道,悉心照料,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父亲也能下床走路了。王凤仙用孝心和善心谱写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动人乐章,成为创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并入选了2016-2018年度荆门市文明家庭。

南庄村充分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乡风。如今,这样的好家风就像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南庄村每个人。

“林深时见鹿,老树陪古屋”。在易家老屋门前,这棵两人牵手都合抱不住的百年古槐,新长出的嫩叶遮不住树身斑驳的沟壑,虬劲的树干无言地向我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老槐树虽不知何人所种,但是却见证过易家学子寒窗苦读的艰辛和金榜题名的荣光。

在时光的流变中,南庄“六易”的故事经过父辈们的口口相传,就像一颗信念的种子,在一代代年轻人心里牢牢扎根,跟随古槐一起枝繁叶茂,迸发希望。

 

亲邻里,述往来的故事

 

同喝一井水,甘苦同味道,彼此心连心,冷暖相关照。美丽的田园风光、花果飘香的林间小道,我们走在南庄乡村的小路上,一边走着一边听着村支书介绍,“这块田过去就是天门月堰村了,离得挺近的。”

天门市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不少外出务工人员选择来到离家不到30公里的金瑞物流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务工就业。王凤仙向我们介绍道,“因为两村相隔较近,有很多天门人都会来我们这边务工,并且嫁到我们村来,南庄村就有10个天门媳妇。”

据有关资料介绍,天门状元蒋立镛是南庄易家的女婿。自蒋祥墀开始,南庄易家就与天门有着往来,蒋立镛中举前已娶易大谟之女为妻。这种往来,也一直延续到了如今。

“我媳妇就是天门人,特别是在我们那个年代,差不多都是两地联姻。”今年53岁的黎再雄是南庄村9组人,他告诉我们,因为离得近,农忙的时候,两边村民都会帮着一起浇灌庄家;农闲时,和媳妇一起到皂市镇上赶集、休闲,好不快活……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南庄村和天门皂市镇月堰村就是只隔一条路的邻居。近年来,因为共同抵御旱情,两村关系也越发密切。

“抗旱没有地域区分,没有县市之别。”据我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2017年7月上旬出梅后,我市与毗邻的应城、天门等地均出现旱情。按照先急后缓、先下游后上游原则,我市绘制调水路线图,京山辖区的惠亭水库大中型水库陆续开闸放水,灌区覆盖临近县市,合理用水,提高水利用率,确保了当时的抗旱保增收。

易本烺在《京山竹枝词》中就曾写到,“新梗炊玉剔鹅黄,打点秋深种麦忙。为乞今朝几两雨,更需来月一斤霜。”京山自古怕旱。而在地理位置偏远的南庄村更加缺水怕旱。

“这两年,特别是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天气炎热少雨,干旱天气下,如果不及时进行灌溉,将直接影响稻谷产量。”王凤仙说,在旱季来临时,为了及时缓解旱情,两村“村两委”都会带领当地村民清理南干渠支渠淤泥,清除小U型槽中树枝等障碍物,确保放水后,水经过南干渠通往两地,缓解两地旱情。

因为联手抵御旱情,两个村虽然分属两市,但山水相依文化相通,关系越来越密切。

水清了,情深了,两地村民亲如一家。

(孔令玲 黎昭鹏 陈磊 孙晓宇)

记者手记: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的故事,故事里的南庄是什么样子?或许是乾隆至咸丰年间的南庄“六易”,或许是延续老一辈人精神的年轻人,或许是两地村民的互帮互助……在南庄这片土地上,还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

自古以来,南庄村与天门月堰村山水相依、民心相通、文明互鉴、命运与共……多彩文化在悠长的历史中流转和传承,落地开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两地的互动,更加让两村村民加深了交往、促进了交流。春去秋来,南庄村村民正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走进全新的生活。

易地扶贫搬迁点

上篇:没有了
下篇:青木垱边看古今
分享到

© 2019 今日京山
ICP备:鄂ICP备16000180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