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zb.jrjingshan.com/Img/2018/12/201812295936659a87e342a088b2abfe98cb2ce3.jpg
2018年9月28日,荆门市教育局局长舒君(前排左二)、京山市教育局局长王光发(前排左一)在京山实验小学观看特色教育活动——国学
http://b.jrjingshan.com/content/2018-12/28/000031.html

等待处理…

让“穷教育”“苦孩子”成为历史

京山教育事业驶入优质均衡“快车道”

作者 程振平 张林斌 黄卫忠
2018/12/29

2018年9月28日,荆门市教育局局长舒君(前排左二)、京山市教育局局长王光发(前排左一)在京山实验小学观看特色教育活动——国学韵律操。

在改革开放之初,京山市经济总量小、财政困难大,对教育的投入较少,教育的基础设施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改善,不少农村小学常年处于“土房、暗房、破房、危房”的境况。1980年,全市中小学校舍面积53.6万平方米,生均只有3.9平方米,其中58%是土木结构,危房比例达20.76%。因无学上、上不起学等原因,青壮年文盲达10%。

40年来,历届京山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教育是第一民生工程”这一目标,以实行“一无两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抓手持续加大教育投入,逐步探索出一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径,1997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称号,2015年一次性通过国家教育督导评估,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2017年作为17个县(市、区)之一代表全省通过国家复评。

40年始终如一,40年风雨兼程,回首40年教育改革发展历程,学校沧桑巨变,教育硕果累累。

“一无两有”——解决“没学上”

20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京山市各级党委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教育,把实现“一无两有”(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凳)作为发展基础教育的突破口,纳入议事日程。1980-1988年全市先后筹资1581.95万元,修复危房面积6.8万平方米,消除危房面积6.3万平方米,消灭暗房3万平方米,新建和扩建校舍面积11.6万平方米,土木结构校舍大幅减少,506所学校砖木结构校舍达88%,在广大农村城镇,第一次出现了“最好的房子是学校”的喜人局面。1984年6月,经省、地验收,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这期间,平均每年扫除青壮年文盲3000余人,国民教育水平和文化技术素质显著提高,京山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表彰为“全国100个扫盲先进县”。

1989-1990年,全市全面开展“重教、支教、爱教”活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全市投入校园校舍建设资金728.8万元,实现“一美”的学校174所,“两无”的学校434所,“三通”的学校417所,“四有”的学校389所,“五管”的学校301所。1990年湖北省中小学绿化工作现场会在京山召开。全市基本实现了“一无两有”,“没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

“普九”——让人人“有学上”

保证学生人人“有学上”,这是20世纪九十年代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京山市委、市政府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京山市教育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实现了“义务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历史性转变。

1991-1997年,全市投入资金11032.5万元,实施校园校舍规范化建设“四个一工程”(一个标准化校园,一栋与当地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主体教学楼,一个绿化、美化、香化、净化的育人环境,一个规范的运动场及设施配套),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四房”(危房、土房、暗房、破房)消灭率100%。1997年,京山接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省级的督导评估验收,被认定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2000年全省巩固“普九”成果现场会在京山召开。

2005-2009年全市投入资金1811万元,实施“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惠及学校53所,寄宿制学校食堂、宿舍和教学仪器设备等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2008年,全市中学(含普高、职高)生均校舍面积22.37平方米,是1980年的4.54倍;全市小学生均校舍面积9.3平方米,是1980年的2.61倍;教学仪器配备率100%;生均图书18.9册;全市中小学共有计算机教室51个,配计算机3179台,多媒体教室22个,镇直及以上学校实现“校校通”,建起远程教育教室,2007年顺利通过湖北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验收。

从2007年春季开始,京山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学杂费、书本费全免政策,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教育经费全部由政府承担。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市资助贫困生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08年,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均达100%,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8%;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毛入学率达83.6%。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均衡”——让人人“上好学”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达到4%,挣扎了多少年的“4%”,终在2012年达标。市委、市政府凭风借力,趁势而上,牢牢抓住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全面改薄”、高中教育攻坚计划、职业教育振兴计划等重大政策机遇,一手抓学校布局调整和办学条件改善,将义务教育学校调整为77所,普高调整为3所,职高调整为2所,80%学校建成了“花园式学校”;一手抓教育质量和学校内涵建设,全面开启了京山教育快速发展新时期。

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速。2014年,国家“全面改薄”重大决策正式颁布,京山成功申报2.541亿元中央改薄资金。截至目前,全市共投资2.2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项目114个,面积12.9万平方米,运动场72片,新增学位1.9万个;实施设施设备采购资金1774万元,完成“三通两平台”升级改造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建设。全市共调剂划拨土地382亩,解决7个乡镇13所学校迁建、扩建用地,完成了4所学校迁建工程和13个乡镇寄宿制学校生活用房扩建工程,实施了3个镇6所学校“两两整合”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工程,新建、改扩建农村教师周转房808套,面积2.8万平方米。“全面改薄”20条底线全部达标。与此同时,京山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个“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资金 3000万元,新建公办幼儿园12所;着力实施高中教育攻坚计划,积极推进全市高中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大力振兴职业教育,投资3.5亿元,在温泉新区划拨土地300余亩,新建标准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可容纳学生 6000人,2019年将投入使用。学校成为京山美丽乡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会群众一致称赞:“京山最美的环境是校园!”

学校内涵式发展成效卓著。积极改革办学模式,推行走教制、联盟制、学区制,组织开展教师城乡对口交流、镇域内互派交流,推进办学一体化、教研整体化、发展特色化,实现教育理念、资源、方法共享,全力推进办学质量均衡。深入开展体育艺术教育“一校两特”和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创建活动,生态德育、国学、网球、足球、腰鼓、戏曲、熊门拳等特色项目稳步实施,湖北省网球学校(京山)开启省校市办新模式,实验中学女子足球队成功闯入全省校园女子足球前八强,绀弩中学的乡贤文化、实验小学的国学文化、京山小学的“和美文化”、曹武镇小的“熊门拳”、罗店镇马店小学的“奔马”文化等逐步形成品牌和特色,全市成功创建国家、省、市特色学校20所。“上好学”,让城乡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京山已成为现实。

截止2018年,京山主要劳动力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主要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超过20%。40年来,共为普通高校输送大学生55787人。其中,考入北大、清华61人。京山教育能从“土房、暗房、破房、危房”到“绿色生态校园”到“书香校园”,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正是历届党委、政府始终秉承“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以滴水穿石的“京山精神”,以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茬接着一茬、一棒接着一棒,打了一场场漂亮的教育翻身战!全市上下的勠力同心,真抓实干,给京山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将促进京山教育驶入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程振平 张林斌 黄卫忠)

 

上篇:没有了
下篇:我市严审校外培训机构
分享到

© 2019 今日京山
ICP备:鄂ICP备16000180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