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zb.jrjingshan.com/Img/2019/7/pc20190705d28182bf11804abfa01f1c4822f7abfd.jpg
张冬梅,坪坝财政所一名普通的农经会计,在她的办公桌上,鲜红的荣誉证书堆叠成一座小山:一次被团县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先后七
http://b.jrjingshan.com/content/2019-07/05/002431.html

等待处理…

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记坪坝经管站优秀共产党员张冬梅

2019/7/5

张冬梅,坪坝财政所一名普通的农经会计,在她的办公桌上,鲜红的荣誉证书堆叠成一座小山:一次被团县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先后七次被县市财政系统评为先进工作者;连续四年被坪坝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两年被荆门市农村经营管理局评为先进个人……一连串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我们见证了她青春无悔的足迹。

扎根基层,用无私的奉献书写青春的足迹

坪坝镇,是京山北部最偏远且条件最艰苦的一个乡镇。1996年8月,张冬梅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该镇经管站工作,这一干就是23年。23年来,她在多个岗位上历练,立足平凡的工作岗位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品质,成长为一名农村经济管理的行家里手。

她先是在经管站担任基金会出纳、管理区会计,2003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她由一名经管干部转变为一名财政干部,主要负责零户统管会计和东岳、双榨、唐庙、平桥四个村的农业税征收。在农业税征收期间,一个文弱的女孩子,经常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下乡,逐村挨户到农户家中宣传政策、核算税费、征缴开票。正是凭着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所有包村的财政干部中,张冬梅每年都是第一个出色完成农业税征收任务。

2004年,农村财务制度改革率先在坪坝镇进行村账镇管试点,单位领导经慎重考虑后决定把农经会计这一艰巨任务交给张冬梅,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全镇18个村的报帐、电脑做帐、村级财务和档案的管理,这些繁重的工作令张冬梅忙得够呛。乡镇财政所人少、事多,为尽快适应新的工作需要,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不分白天黑夜地学习,熟练掌握了新的会计办公软件。在她的辛勤努力下,全镇各村的账务进入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轨道,多年来没有出现过一笔错账、假账、烂账。

尽职尽责,把惠农政策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作为一名包村的基层财政干部,张冬梅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把群众的利益当成是工作中最大的事,及时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2010年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工作,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电器产品可享受国家13%的补贴。作为家电下乡专管员,张冬梅深感责任重大,她坚持秉公办事的原则,仔细核实每一张票据,为每一位前来办理的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三年期间,她经手发放的家电下乡补贴78.8万元,惠及农户1260户。群众夸她是“一张笑脸相迎、一杯清茶相送、一份资料填报、一番话语暖心、一笔补贴到帐。”

2018年地力补贴发放前期,张冬梅花费近一个月时间深入到包联的喻家城、洞冲、晏家湾村,对粮食种植面积进行调查核实。为了准确掌握第一手信息,她顾不上雨天路滑,穿上雨靴脚踏泥泞步行往返数十里,深入到田间地头摸情况查数据。2018年,她据实发放地力补贴55万元,惠及农户900余户。凡是领到补贴的农户都称赞:“张会计真是咱们老百姓的贴心人!”

不离不弃,甘心情愿做你一辈子的“拐杖”

2014年9月,灾难不幸降临这个普通的家庭,张冬梅的丈夫在成都出差期间突发脑梗,半身不遂,病情告急。噩耗和惊恐传来,张冬梅始料不及,如遭遇晴天霹雳,那一年,她年幼的女儿正在读初中。

丈夫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也失去了工作,张冬梅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她一边认真地工作,一边照顾瘫痪的丈夫。为了不影响工作,她把丈夫从成都转院回京山治疗。丈夫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穿衣、走路、吃饭、如厕,她像照顾婴儿一样细心呵护,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帮丈夫穿衣、喂饭、喂药、搀扶着学走路。

丈夫住院治疗期间共花费了10多万元,家里不仅少了一份收入,反而多出一个病人,生活状况更加拮据。为减轻家庭开销,她用勤劳的双手在单位后院开荒种菜,种上了番茄、黄瓜、青椒等蔬菜。

病情曾让年轻的丈夫变得无助、迷茫、悲观,正是张冬梅的耐心开导与温柔体贴的照顾,让他重拾生活的希望。每当华灯初上,人们经常在坪坝财政所院内看到一位女子搀扶着丈夫一瘸一拐地散步、健身,他们衣着朴素,一路有说有笑。张冬梅逢人便说:“有家才有希望,我甘心情愿做丈夫一辈子的拐杖!”

坪坝财政所所长曹春光感叹地说:“在工作上,她有一种勤奋务实的精神;在家庭上,她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她从未因家庭特殊原因向党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非常难能可贵!”

“寒冬一支梅,凌寒独自开”。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张冬梅,一名扎根基层的普通共产党员,以寒梅傲雪的风骨,以无所畏惧的勇气,正迎接着工作和生活的挑战,谱写着朴实无华的人生诗篇。(徐洲)

上篇:3路公汽“下乡了”
下篇:杨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分享到

© 2019 今日京山
ICP备:鄂ICP备16000180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