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zb.jrjingshan.com/Img/2020/7/pc20200719fba9e286c79f472cae43b0285850ff1e.jpg
在雁门口镇杨家湾村,一段驻村工作队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村民许太平从一个温饱尚不能自足的贫困户摇身变成
http://b.jrjingshan.com/content/2020-07/17/007884.html

等待处理…

稻田养虾 荒山育林

——贫困户许太平“脱贫摘帽”纪实

2020/7/19

在雁门口镇杨家湾村,一段驻村工作队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村民许太平从一个温饱尚不能自足的贫困户摇身变成产业扶贫的带头人,他逢人便说:“感谢党的政策,同时也感谢雁门口住建分局局长王波涛的真心帮扶,是他让我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许太平是杨家湾村五组人,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两老70多岁,膝下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一家4口人。6年前,仅靠耕种4.6亩薄田来勉强维持生计,日子穷得叮当响,家里连一件像样的电器也没有。自从雁门口住建分局局长王波涛驻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后,他的家里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思想扶贫转观念

2014年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后,许太平一直认为脱贫是政府的事,是村干部要抓的工作,与自己这个年过七甸的老头子毫不相干,他甚至数次将驻村帮扶干部拒之门外。得知这一情况后,负责驻村帮扶的工作队员王波涛主动请战,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帮这个倔强的老头“换换脑筋”。

王波涛认为,经济上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贫困,脱贫攻坚首先是思想要转变。王波涛先后数十次到许太平家里登门拜访,与他扶贫结对攀“穷亲”,彻底摸清了他的家庭状况和贫困原因。起初,许太平对“脱贫摘帽”流露出悲观心态,原因有三难:一是劳力难,两老70多岁了,年老体衰,儿子孙子在外打工,家中无壮年劳动力;二是治病难,夫妻俩长期病魔缠身,许太平患肾结石20多年,前年又患上“痛风”,老伴长期患有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眼疾、耳聋等多种病症;三是无资金无技术,挣钱门路难。

针对“三难”,王波涛说,咱农民只要踏实肯干,勤劳一定能致富。他不厌其烦地向许太平宣传国家的扶贫政策,讲解各级政府关于扶贫的优惠政策。在苦口婆心的劝导下,许太平被深深地感动,终于解开了“心结”换了“脑筋”,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根本转变,从起初的“村干部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积极主动脱贫”。

产业扶贫增收入

许太平承包耕地4.6亩,种田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但常规水稻种植毕竟收入有限。如何帮他斩断“穷根”,这可是一道难题。王波涛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光靠工作队送米送油和国家的救助政策只是“杯水车薪”,实现真正脱贫还需从发展产业方面寻求突破。

经过充分的实地考察后,王波涛决定帮助许太平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并制定出产业扶贫的详细方案。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承包地,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稻虾共作”养殖业;另一方面与村干部协商,承包村集体林场周边20亩荒坡地,发展山桐子产业,同时以“间作复种”方式栽种玉米。

说干就干。没有资金怎么办?王波涛多次跑银行,为许太平家庭申请了20万元的支农贷款。没有技术怎么办?王波涛自费买来了科学养虾和科学育苗的书籍,让许太平用心学习外地先进的种养殖经验。养虾是一门技术活,王波涛亲自跑到潜江,请来了当地养虾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从稻田耕整到环形虾沟挖建,从投放虾苗到防虫治病,从幼虾喂养到成虾捕捞,每一个技术环节都进行细心培训。山桐子种植也是一门学问,王波涛经常跑林业部门,请来种植专家现场指导。近几年,许太平以山为家,艰苦创业,边学习技术边开荒垦地,种植山桐子20亩。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目前许太平的种养殖产业初步成形,呈现出明显的经济效益。“稻虾共作”模式形势喜人,今年初投放虾苗300斤,仅上半年已销售成虾创纯利润2万元;昔日的荒山荒坡现在变成“绿色银行”,20亩“山桐子+玉米”今年已挂果,丰收在望,估计今年底可创纯收入5万元。

政策扶贫树信心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王波涛还注重引导发展务工经济,他经常电话联系许太平的两个儿孙,鼓励他们在南方城市努力工作,多学本事,多创收入,为家乡父母争光。两个儿孙也十分争气,一个在广州当货车司机,另一个在深圳从事建筑行业,两人每年都会将务工收入寄回家里。

6年的艰辛脱贫之路,让这个昔日一贫如洗的家庭的经济状况如“芝麻开花节节高”。2020年,许太平的家里新添了各种电器,居住环境也焕然一新。望着“虾肥蟹黄”的虾田,看着满山挂果的山桐子,许太平开心地笑了,他仿佛看到了创业致富的“钱景”。他心里保守地算了一笔帐,今年养虾纯收入可达4万元、山桐子收入5万元、玉米收入2万元、两儿孙务工收入6万元,全年家庭总收入预计达17万元,人均年收入可达4.25万元,这还不包括苗木补贴、公益岗位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各种政策补贴。

今年以来,只要有关于贫困户的优惠政策,王波涛总是第一个想到许太平,总是为他家尽全力争取各种政策扶持。年初,市政府鼓励发展山桐子产业,并出台了优惠政策,王波涛到林业部门跑前跑后为许太平争取了山桐子苗木补贴4万元;5月份,贫困户公益岗位政策出台,王波涛又积极联系村里,为许太平争取了公益岗位1个,在“雁熊公路”从事绿化保洁员工作,每月增加了350元的公益岗位津贴;6月份,外出务工人员补贴政策出台,王波涛又及时将两个儿孙外出务工应享受的生活补贴及交通补贴共1200元送到许太平的家里。每当一笔扶持资金到户,许太平总是感激涕零,他常说:“感谢王波涛局长的真帮实扶,感谢党的优惠政策,我会更加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 (徐洲)

上篇:没有了
下篇:新市街道公益性网球培训开班
分享到

© 2019 今日京山
ICP备:鄂ICP备16000180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