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汪在满兄的《京山赋》,是他由微信传来的稿子。我读到,他约了三五好友,登上京山家乡的尖峰山,极目远望,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也没摆设王羲之曲水流觞式的酒宴,但一唱一咏“凫山叠翠,一抹斜阳;鸟瞰山城,溾水潆波,千门浩荡”,逍遥而潇洒地畅叙幽情,极似《兰亭序》中群贤毕至营造高峰大美体验的情愫。再读后面的华章丽词,其思接千载、心鹜八极的浩然壮阔,又让我一下链接到江西南昌由王勃即兴书写的《滕王阁序》。于是,我在给在满的微信上点赞:“有《兰亭序》之情愫,有《滕王阁序》之气势!”
没想到这两句肤浅之评,竟挑起了在满兄对我的抬爱,他执着地要我对他这个已属于中古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赋”体作品,再说些审美感受。这可有点勉为其难了。推辞一番无效,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想起托尔斯泰对艺术的定义,即,艺术乃是艺术家将自己深挚体验过并注入作品的情感,让读者通过阅读再体验一遍的活动,我一而再地研读起《京山赋》来。我又想到当代美国天才创业冒险家、现实版的“钢铁侠”马斯克,他正在弄“脑机接口”,要发明人类的读心术。我东施效颦地设计了一个“脑机接口”,即把我与在满多年交往的记忆调集出来,再链接到他的华章中去,试试阅读出他的灵感怎样萌生。
翻遍古今游子书写故乡的诗篇——“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都是一个乡愁了得!然而,汪在满这位离开故乡几十年的游子,却在他的《京山赋》中,书写了思乡而生的一番无尚荣耀。此情何来?我记起他曾神采风扬地对我讲述过他的母亲,“别看我母亲是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可是她相夫教子、持家务农、和亲睦邻、抗灾拒厄的日理千机才干,在古代可当宰相,在现代也是总理之才!”他接着生发开去,“京山这地方,并非只出我母亲这样独一份能人。”呵,我从他的“母亲即京山,京山即母亲”这个“脑机接口”进入,读到他点赞故乡能人豪杰的灵感了:“溯源农耕文明,屈家岭稻香留青史;探秘青铜时代,苏家垄曾壶铭辉煌。绿林好汉,王匡王凤彪炳千秋;辛亥先驱,刘英刘铁续写慨慷;文坛绝唱,聂绀弩钢铮傲骨;兰芷垂晖,张文秋侠胆柔肠。”在满,带着他的好友们深情地讴歌像母亲那样的家乡先贤能人时,立即变奏司马相如《上林赋》之典:“人杰地灵兮,少见倏然奔星;扬烈吐芳兮,多有宛虹绽放。”
看骈文《滕王阁序》,作者钟情书写的环境大美是自然景观:“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又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所写的也是大自然至境:“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而汪在满,他的《京山赋》基因突变了,却特别着墨于家乡“人化的自然”(黑格尔语)。夫何故哉?汪在满,是位在当代跨界得让人炫目的弄潮人士:出道于家乡县广播站播音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出任过新华社香港分社《中国市场》杂志总编辑,做过珠宝大玩家,写过财经、品牌类的畅销书。记起他对我说,在深圳几十年感受到了像魔幻一般的“人化自然美”,审美客体发生了“喜新厌旧”的大转变,审美观念也鼎新革故了。爱因斯坦说过,理念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审美观察理念翻转了的他,才会在家乡与朋友们一唱一和“人化的自然大美”:“生态立市,国内标杆;温泉小镇,相得益彰。轻工机械,名满神州;锅炉辅机,独步四方。夏氏丹药,国宝非遗;马岭模式,九骥回缰。中国网球之乡,缔造品牌;亚洲观鸟胜地,举世赞赏。‘鄂中绿宝石’尊享美誉,‘武汉后花园’溢彩流光。” 即便写家乡的名胜景观,其入选的也是被“美丽乡村文旅建设”人化了的自然。啊哈,连他家乡“人化”的味觉美也破天荒地入赋了:“桥米誉满天下,香菇俏销八荒。珍药素茶引远客,万类缤纷;对节白蜡适本土,一枝独放。访千年银杏,品葛粉蜂糖,寻木耳板栗,尝百味鲜汤。酣畅淋漓兮,坪坝老酒三壶少;挥洒快意兮,绿林甘醇醉豪放。”由此可见,他对家乡的人化自然之爱,不仅痴迷,而且执着得“不可救药”了!
最后,当我读到他“忘情惠亭水,泛舟吟唱”时,感觉汪在满这时给我戴上了一副虚拟现实的3D沉浸式VR眼镜,我瞬间看到了当年被贬谪楚地的苏轼,在月夜泛舟赤壁长江,在苦涩地吟唱:“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而当今的汪在满在故乡山水的小舟上唱着高亢的咏叹调与苏轼相和:“家乡儿女,儒商辈出,共济兴邦。仁德以谋势兴业,惠风和畅;智哲以修文立言,百世流芳。”汪在满千字《京山赋》,竟然赋出了一部故乡的城市史诗。
听在满唱罢,我在VR眼镜里看到苏轼在仰天喟叹:“汪君泰运兮,运在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