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篮秋千、植物迷宫、三维针雕墙……近段时间,素有“温泉街道南大门”之称的莲山村频频刷爆朋友圈,各个网红打卡项目更是吸引了城区市民或携家带口或邀朋结友驱车前来游玩,尽享闲暇时光。据不完全统计,莲山村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
乡史浓郁绘就“文旅花”
自市区向南郊方向驱车不过6公里,一座环境清幽、视野开阔、人流如织的小村庄便映入眼帘。没错,“赫赫有名”的莲山村到了。
“上世纪70年代,先后有43名武汉知识青年插队落户我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村支部书记杨贵新向记者介绍道,我们以此为情感激发点,应用丰富细腻的乡村文创手法,精心打造了知青文化版块,建立“莲山·京山·武汉经济圈”的情感纽带,突破时空限制,为美丽乡村注入浓郁的人文内核和丰富的情感诉求。
知青菜地、知青大队部、知青宿舍、知青井……漫步知青岁月园里,踏寻着那些在特殊年代、特殊机遇下由特殊人群造就的历史印记,恍若穿越回了大半个世纪前,真真切切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将时光往回拨到1966年9月。是年,武汉市教育局将武汉十二中和武汉七中的高中班合拼组成“武汉市抗大实验中学”,迁往京山鸭子山办学。1971年4月,华中师范学院设立京山分院招生办学,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500多名学子在此学习。
文风郁郁传士子,引得学院入莲山。2020年9月6日,汉口学院京山校区项目开工仪式在莲山举行,计划招生规模6500人,预计2021年9月份建成投入使用。此举意味着莲山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距离莲山村40余米处,汉口学院京山校区项目按下“快进键”,加班加点地抢抓工期,工地上一派火热的建设场面。
乡贤返乡催生“产业花”
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造血工程”,没有产业的支撑,花大精力打造的美丽乡村就只会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莲山村“两委”一班人深谙此道,近年来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多次盛情邀请一大批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共圆年轻人的创业梦、老百姓的致富梦、贫困户的脱贫梦。
京山绿之缘盆景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永忠便是其中一名返乡人士,在武汉打拼多年小有成绩后,2007年怀着一颗建设家乡的炽热之心,回到了阔别数年的莲山村,注册资金100万元,成立了一家盆景公司,主营对节白蜡盆景制作、销售,苗木、树桩、草坪、花卉及其他园艺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及网上销售。
在进村入口处往左拐,便可邂逅这处精巧别致的盆景园。走进一瞧,一钵钵、一排排,齐齐整整地矗立在盆栽里,姿态各异,苍劲有力。“公司现有对节白蜡盆景培育基地60余亩,专业园艺师5人,日常维护工人4人,常年带动周边10余名村民就业。”徐永忠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培育的根雕盆景等艺术作品多次在各级大赛中获奖,产品远销国内外。
沿着修葺一新的村道边走边看,目之所及皆可入画。“你看那边,天天有鱼莲山生态餐厅不久后将会建起来。”村支部书记杨贵新指着远处的一块空地向记者说道。原来,返乡能人张玉华是湖北天天有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回乡也一并带回来了新的产业、技术和资金,莲山生态餐厅项目早已于去年敲定,只待落地见成效。
乡民同心浇灌“文明花”
随着人流,汇入人海,不知不觉中便来到一处民居前。只见门前栽种着三株对节树,一棵比一棵大,按大中小顺序依次排列,人称“三士林”。村民们笑着告诉我们,“别小看这几棵树木,外地人出高价买,老支书都不肯卖呢。”
说起这个“三士林”的由来,里面可有着一则小故事:老支书家里有三个孩子,个个成绩优异,大儿子博士高材生,二儿子硕士学历,小儿子学士学历,三个儿子的学业成绩刚好对应着门前的三棵对结树。
问道教子有方的秘诀,老支书微微一笑,并不多言,只道是“家和万事兴”。几十年来,老支书一家和和美美,相处融洽,从来没有红过脸,遇事好商量,凡事讲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让一个个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十里八乡一大美谈。
好家风促进好民风,好民风引领好乡风。自筹资金44余万元,硬化三组杨湾1000米宽3.5米路面。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保证生活垃圾不落地。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不酗酒贪杯,不打架斗殴……大家自觉地将爱护环境、移风易俗、邻里互助等行为化为自觉行动,用文明之花扮靓美丽乡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莲山村依托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特色节点,因地制宜建设产业基地,发动村民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一幅生态美、村庄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城郊之南如花绽放。(全媒体记者 石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