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记录红色历史,延续不老的根。
京山是一片被赤旗照亮、被鲜血染红的土地,这里是革命老根据地,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红色资源丰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京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卓绝、前仆后继,谱写了风和雨交加、血与火交织的壮美历史篇章。
以史鉴今,不忘初心。革命先辈铸就了昨日辉煌,灿烂的明天靠我们后来者共同创造。
近日,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红色京山”专栏,带您重温京山红色文化。
奔袭皂市 1931年11月上旬,贺龙率红三军经京南奔袭一百多公里,在汉川独立团配合下,包围天门皂市。
皂市位于京山、天门、应城之间,是汉宜、皂钟公路的连接枢纽,战略地位重要。驻扎在这里的国民党军有曹振武特务团和省保安团各一部,是国民党军安在根据地边上的一颗钉子。11月12日夜,红三军总攻开始。敌人凭借土城、地堡坚守顽抗。红军巧妙地利用地形,对其四面包围,找来许多铁桶,在铁桶中放鞭炮诱敌消耗弹药,皂市地下党则在城内配合。经10小时激战,攻克皂市镇。此战红三军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红军枪支弹药得到补充,且牵制了襄北国民党部队向洪湖苏区的进攻。
第一次攻占皂市后,红三军回师京山南部休整。军部设在雁门口台岭庙田家门楼,部队驻扎在从何家场、台岭庙到太和集、义和集一线长达40华里的130多个村庄。红三军在京山南部活动40多天,所到之处,基层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京山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月中旬,红三军奉调返回洪湖打击“围剿”的川军。在此期间,关于红三军和苏区的发展方向,在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省委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不久,中共中央对争论作出决定,中央指示湘鄂西中央分局:“必须坚决执行向北沿汉水发展的路线,湘鄂西党除巩固原有苏区外,必须沿汉水流域的荆门、当阳、钟祥、宜城、京山、云梦、随县等县发展……。”根据中央的这一指示,湘鄂西省军事委员会决定,红三军“九师到襄北行动,七师到襄南汉川方向行动,独立团及地方武装巩固后方。”正在这时,活动于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今红安)地区取得重大胜利,驻湖北的国民党军主力调往平汉路以东地区。红三军抓住这一时机,再次挥师向襄北发展。
1932年1月中旬,红九师在师长段德昌的指挥下,从红庙、泗港再次渡过襄河,经渔薪河、永漋河、瓦庙集、白马庙、龙泉镇,再次奔袭皂市。驻守该处的国民党第四十八师工兵营一枪未发,逃往应城。19日,红九师再次占领皂市,随即追击敌人,直逼应城。随后,红九师在陈家河、龙王集,全歼国民党第四师十二旅及第四十八师特务团,生俘旅长张联华及以下官兵4000余人。与此同时,在汉川活动的红七师也先后打下黄陵矶和侏儒山,逼近武汉。
红三军在汉阳、应城的胜利,引起国民党很大震动。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何成浚急调部队向洪湖苏区发起进攻。红九师在襄北机动灵活,避实就虚,牵制敌人兵力,减轻洪湖苏区压力,打乱了敌人在襄北的兵力部署。为进一步发展襄北大好形势,贺龙率红三军军部及七师从马良渡过襄河北上,会同九师作战,开辟襄北新苏区。
钱家场——文家墩战斗 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何成浚看到红三军七、九两师陈兵襄北,慌忙调整襄北军事部署,重新划分“进剿”区域,抽调11个团的兵力,限其在15天内消灭在襄北的红军部队。2月28日,国民党部队兵分三路向红三军扑来:一路由国民党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指挥韩昌俊旅、黄新旅共5个团,在应城至岳口以西“清剿”;一路由国民党第四十八师旅长徐继武指挥两个团及新一旅一个团,在天门柳河一带集结,以防红军南渡襄河;一路由国民党第四十四师师长肖之楚率领3个团“进剿”刁汊湖,图谋切断天汉苏区群众对红三军的支援。
面对国民党部队的三路进攻,1932年3月4日,红三军七、九两师及汉川独立团奉命集结于汉宜公路南侧瓦庙集、白马庙、渔薪河、灰埠头、永漋河一带,伺机打击敌人。3月5日,国民党军四十八师韩昌俊旅由皂市出发沿汉宜公路向灰埠头“进剿”,徐继武亦由天门、张截港向灰埠头移动,向红军主力逼近。6日,韩旅因遇雨阻于文家墩,加之地形不利,师部命令韩旅撤回皂市。红三军军部得悉后,决定歼灭该敌,令红九师从渔薪河,汉川独立团从蒋家场向文家墩之敌隐蔽接近,红七师从京山吴堰岭逼近皂市以钳制敌人,红军趁敌犹豫不决之际,集中优势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韩旅包围于文家墩地区。战斗打响后,红军全力猛攻,韩昌俊率部突围至李家场,连同前来解围的国民党军一个团,一并被红军包围。3月8日上午6时,红三军发起总攻,全歼韩旅,生俘旅长韩昌俊及以下2000人,击毙团长一名。韩旅覆灭后,其他国民党部队均原地龟缩,未敢轻举妄动。
这一时期,红三军在襄北坚持“游击战中的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战术原则,成功地运用“赤卫队、游击队、正规军相配合,大打人民战争”的战略方针,取得反“围剿”斗争胜利。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京山人民,中共京山地方组织和苏维埃运动迅速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