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桥米新产业园鸟瞰图 廖文军/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开镰!9月24日,在孙桥镇梭罗河村千亩桥米种植基地上,8台拖拉机闻“令”而动,在一望无垠的稻香田里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粉碎秸秆,一气呵成。
沉甸甸的稻穗笑弯了腰,辛勤的农民笑红了脸。大伙儿一手拿镰刀,一手握秸秆,刷刷刷地割下一茬茬稻谷。
北倚大洪山麓、南临江汉平原。早在500年前,京山就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独一无二、品质出众的皇家御用大米京山桥米。
6.5万亩有机水稻生产基地,80万亩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92家粮食加工企业,100多万吨稻米加工能力,让京山桥米出现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的餐桌。
开园!和收割机轰鸣场面相得益彰的,是国宝桥米新产业园喜迎开园。当天,这座占地500亩、总投资10亿元的新产业园,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投产。
做强龙头开先局。这是京山市委市政府打造桥米产业双百亿工程的先锋之战,也是国宝桥米公司蝶变升级的突破之举。
34年的大米加工实践,为国宝牌大米赢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好粮油产品的光环。然而作为全省“一袋米”工程的龙头企业,国宝桥米公司自我加压,扩产能、提品质、延链条。
“我们将力争实现桥米产业集群产值过两百亿、国宝桥米公司产值过百亿!”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韩志刚向记者介绍,产业园分两期建设,集稻谷收购、烘干、仓储、加工等一系列配套设备为一体,目前年加工大米15万吨的一期智能化桥米生产线、一期10万吨稻谷储藏仓库已建成,通过13道工艺,把控桥米品质,实现全程可追溯。
从市区整体搬迁至桥米原产地孙桥镇,国宝桥米公司酝酿已久。“‘退城进园’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优质稻种植农户。”公司总经理吴铭介绍,通过实施标准化基地建设和订单生产,建有3000亩桥米良种繁育基地,与112家合作社、3万余农户签订合同订单36万亩,“今年开镰,预计可收购优质稻谷18万吨以上。”
订单种植已经成为种植户的致富密码。开镰仪式所在的孙桥镇是京山桥米原产地,该镇梭罗河村种粮大户刘勇早早就尝到了甜头。今年他又承包了1500亩水稻田,通过与国宝桥米公司“联姻”,这一季水稻就可带来150多万元的收入。
“我们今年签的是1.67元/斤,如果低于市场就按保护价格结算。收入很稳定,价格也比别的地方要高。”老刘难掩丰收的喜悦。种植户可享受统一播种育苗、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护、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的好处。越来越多的村民与京山桥米加工企业签下订单,共同受益。
种植链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荷包,加工链则关系着企业做大做强。国宝母婴桥米系列、京和富硒桥米系列等……各色大米深加工产品令人耳目一新。
“将大米转化成功能食品,产值会增加很多。”公司董事长李健介绍,产业园二期占地200亩,计划投资3亿元,将以桥米加工形成的副产品为原材料,建设年产2万吨母婴系列产品生产线、日产50吨稻米油和100吨配比食用油罐装生产线及年产2万吨米汁生产线。
得高端者得天下。目前,国宝桥米正在着力打造成“更适合南方口感的高端大米”。李健表示,未来将坚定核心战略不动摇,继续在京山桥米领域加大投入,带动桥米公共品牌产业集群,冲出湖北。
百亿产业,未来可期。京山桥米被授予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价值达86.07亿元。目前,全市正以打造湖北省优质稻米重点农业产业链和荆门市“五个一工程”为引领,以“六双行动”为支撑,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打造京山桥米产业双百亿工程。
“北有五常大米,南有京山桥米。”京山提出振奋人心的口号。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龙头、创建大园区、提升大品牌,未来,更多的机制创新和融合发展将在京山探索先行。
(全媒体记者 石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