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市街道东北边陲,藏着一座百年红色古村:诗画山水是她的鲜明标签,生机勃发是她的激昂旋律,民风淳朴是她的隽永品格,红色厚重是她的精美名片。她就是八字门村,也是豫鄂边区政权首创地、新四军五师诞生地,李先念、陶铸、陈少敏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生活过,留下了英勇奋斗的足迹。
八字门村,因村里有两座山相对,成“八”字,酷似一扇门,故此得名。记者一行驱车从城区出发,不过半小时即可到达。一路上近山远岭,郁郁葱葱,山间小路,弯弯绕绕,每隔一小段就插有一面五星红旗,红彤彤的国旗迎风飘扬,给这座红色美丽村庄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刚一下车,旁边的一排石头房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在上世纪70年代来八字门视察革命老区后,向上争取拨款修建的新农村。”村党支部书记胡元红介绍道,当时,林佳楣看到村民生活环境相当艰苦,有的住土坯房,有的搭建茅草屋,心怀恻隐之心,回京后跟李先念反映了情况,中央随即拨款,在他们这里修了一条路、建了一座桥、盖了两排房子,改善了老区人民的生活环境。
漫步村庄,一股股浓厚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随营军校、野战医院、被服厂、粮油兵站等一个个红色革命旧址和遗址依稀可见;“号角广场”、新四军菜地、军事攀岩区、林下课堂、军事射击训练场等一批批红色景观让人如临其境;“血色夕阳”“飞夺泸定桥”“铜墙铁壁”等一幅幅悲壮的抗战画卷催人奋进;《李先念拴马树》《袁立烈士》《史沫特莱在八字门》《十月剧团》等一个个红色文化故事口口相传。
村前清溪缭绕,周山古木参天。老屋旁,白发老人独坐长椅上。记者上前询问,原来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名叫田运清,本村六组人。1940年初,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在八字门建军,田老的父辈们将自家民房腾出来给部队做生活场所,他们全家人在附近山脚下搭草棚住。时年只有13岁的田老也不闲着,经常给李先念司令员放马、喂马,战士们亲切地称其为“小马倌”。
时光悠悠,岁月匆匆。如今,老人已经94岁高龄,早已远离了战火纷飞。赋闲在家的田老无疑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闲来无事,他总会主动给慕名前来八字门村参观游学的人,饶有兴趣地讲述当年那段红色革命故事。
红色提精神,产业富村民。八字门村作为革命老区,地理位置较为封闭,从而也造就了许多原始生态的农作特色和特殊的培育产业。“我们村目前成立了宏悦山桐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包括山桐子,药材、农作物,以及林果的种植和销售,同时还发展的有对节白蜡、三角枫、紫藤等苗木种植产业。”据村党支部书记胡元红说,依托当地资源,村里的野生菌菇培育、香花藤嫁接玫瑰产业等也方兴未艾。
时值晌午,村里并未见多少人。一询问,才明白,原来村民们各个身怀“绝技”,跟着致富带头人掌握了苗木栽植技能后,摇身一变成为了技术工人,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工作了,一直到晚上夜黑了才回来。“现在村里大部分人都在发展小微盆景,每天收入能达到260元,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开着小车。”胡元红高兴地告诉记者,美丽乡村建成后,游客们纷至沓来,村民们家里有土蜂蜜、葛粉、土鸡蛋的,可以随时进行销售,估摸一算,每户还可以增加3000元到5000元收入。
八字门村是中组部确定的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示范村之一,同时也是荆门市唯一试点村。鉴于此,新市街道邀请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对全村进行了高起点、高规格的设计,一期为红色教育科普区,二期为军民融合体验区,三期为党建宣传区。
“我们要建的不仅仅是美丽乡村,更是红色教育研学基地。”新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尹少波表示,“目前一期项目八字门红色教育科普基地已完成,开始承接各地红色教育游学研学的大中小学生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团队。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二、三期项目建设,将红色记忆小镇打造成‘湖北省红色教育示范基地’。”
(全媒体记者 石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