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吧台、大落地窗、咖啡浓香,眼前恰有三两只小鸟溪边闲庭信步,远眺可见山顶白谷烟树廓影。
若不是被手机铃声“提醒”,我们已然沉醉于这宁静之中。
手机的主人刘攀正是这白谷洞村的村支书。访谈间手机响了6次,多是商洽项目施工事宜。
“白谷烟树三期和水美乡村项目同时施工,年底再来,村里又不一样。”4年时间,“白谷烟树”成为京山市民熟知的乡村旅游品牌。
村庄景区化,是刘攀为白谷洞村量身绘制的蓝图。“公司运作、分期实施”,这“吃螃蟹”的事情,在刘攀心里却志在必得。
2018年,37岁的刘攀怀揣“改变家乡环境”的志向上任村支书,恰逢京山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理想”和“舞台”一拍即合,在白谷洞村的变美之路上擦出火花。
凭借荆门地区首个私家菜地,一期“都市田园”一炮而红。二期“非遗百家园”靠着首家VR高科技乡村影院成为京山颇具人气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这里要铺鹅卵石”“这儿再栽一棵树”,拍摄途中,刘攀总会不自觉的“离开”镜头,去和施工方说上几句。并不需要打开规划图,三期“慢生活产业园”的一石一景皆在他心里。
分步图之,意在“先栽梧桐树”。当初七成以上建设资金靠自筹,“白谷烟树”起步亦难。小试牛刀的成功,为白谷洞村引来“凤凰”。眼下,三期建设已投1300万元,其中九成来自市场主体。
一路参观,刘攀的手机仍是响个不停。悠闲的村景、忙碌的支书,这“不搭调”的画风或许正是乡村振兴舞台“台前幕后”耕耘的写照。
“头雁”先飞“群雁”追。群众支持可不是凭空而来,“建设初期靠着一家一户上门说,带着代表外出看赢得信任。”青年委员彭庚跟着刘攀投身“白谷烟树”建设全程,“要让村民得到实惠,看到未来。”
“黄老板,生意好啊!”路过一家农家乐,刘攀推荐我们得空来尝尝。工作日刚到午市时间,门口已停了3辆私家车,“周末都是预定,月增收10万元不在话下。”随着21家农家乐在村间红火,大伙打心里“转过了弯”。
“334”是刘攀和村民商议的致富攻略,30%从事商业经营,30%从事果蔬采摘,40%景区务工。从一期步行至二期的路边,350亩果蔬采摘“见缝插针”,村民鼓着劲让“白谷烟树”热闹起来。
无人机航拍村庄全貌,空中俯瞰的镜头里,白谷洞村正好串联起京山古八景之“溾水潆波”和“白谷烟树”。这变了样的新村子也已然成为京山新景。
返回途中又经过那片溪边草坪,嬉戏的鸟儿比先前多了好些,叽叽喳喳惹人欢欣鼓舞。(丁欣 万贵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