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zb.jrjingshan.com/Img/2022/5/pc20220522bb7055488af847e09920dc6e2b4fdd1b.jpg
“31户106位脱贫户都能受益。” 初见石龙镇罗家桥村支书杨小华,言语不多,直到谈起村里的扶贫项目,才打开话匣子。 去年底,罗家
http://b.jrjingshan.com/content/2022-05/20/023951.html

等待处理…

那林那田那初心

2022/5/22

“31户106位脱贫户都能受益。”

初见石龙镇罗家桥村支书杨小华,言语不多,直到谈起村里的扶贫项目,才打开话匣子。

去年底,罗家桥村利用扶贫资金干起了木材净片加工,杨小华颇为看好。

“这类项目在石龙属于头一家。”杨小华说,“虽然才刚起步,但都是订单生产,产品发往河南、安徽等地,效益稳定。”

原本种田为生的刘成华因病致贫,农活变得“吃不消”。净片加工厂建成后,他成了首批“工人”之一。

“主要是操作机器之类的,活不重,一天能有150元工钱。”在刘成华看来,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工作了。

几粒油菜花种散落路边,花开结籽。沿路而行,便可见一群鸭子正排队等着下水。

摄像记者“闯入”,鸭群惊慌折返于岸边。杨小华走近,它们倒谈定些许,想来这位村支书来访定是不少。

鸭群主人姚名池是建档立卡的脱贫户,在杨小华的帮扶下尝试养鸭。“我现在可是村里的自力更生典型呢。”正值产蛋旺季,这位“鸭司令”在勤劳致富中重拾生活信心。

话儿不过三两句,事儿实有百十件。当村支书17年,这村这林这田,都是杨小华的“心头好”,“我生在罗家桥,长在罗家桥,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罗家桥越来越好。”

靠山吃山,因路而兴。2014年,杨小华四处“跑路”,罗家桥村第一条水泥路通组。唐文斌、罗国付等一批从事木材加工的村民先富起来。

当2019年这条水泥路变沥青路时,17户易迁村民在沿线胡家岭小区过上安稳的生活。

下午4点,小区旁的文化广场欢声笑语。刚从菜地忙活回来,村民王述林放下工具,投身到一场村民自娱自乐的乒乓球赛中。

“房屋配套菜地、晾衣杆、工具房,广场配套兵乓球台、篮球场、公厕,都是些小事。”杨小华说,“也是方便村民生活的实在事。”

细心之处见用心。就在记者拍摄的间隙,杨小华转身去捡拾起路边的几根落枝和一个空矿泉水瓶。支书带着村民干,难怪罗家桥村庄清洁行动争创省级示范。

“村子美了,日子好了。你说村民怎么会不支持咧。”刘会计是杨小华的老搭档,在村两委干了32年,在她眼里罗家桥村越来越像个大家庭。

采访临近结束,我们想给杨小华拍一张照片。他选择“罗家桥旅游驿站”标识牌作为背景。村口即是340省道,来往之间为这片田野上的振兴带来更多可能性。

春去夏来,沿街105户房屋门前依旧整洁有序,花坛里紫荆树叶接替谢落的花簇恣意盎然,似燃起如火如荼的激情。(丁欣 常昌鑫)

搜索

复制

上篇:敢吃螃蟹带领乡村变了样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今日京山
ICP备:鄂ICP备16000180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