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四岭村,土地多、山林多、水果蔬菜多。看,这两边就是黄桃树,那边一片是葡萄和蔬菜,共有600亩!”车歪歪扭扭地行走在乡间小路,新市街道四岭村党支部书记李慧军指着窗外的大棚基地介绍说道。
四岭村位于京山城郊,是京山“一核两翼”旅游发展战略中“一翼”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回归自然和走进田园的向往,村里依势打造了集采摘、种植、餐饮为主业的观光体验式田园综合体。
说话间,李慧军走进大棚里,与基地负责人一同察看葡萄长势,时不时帮忙修剪下枝条。阳光下,李慧军皮肤晒得黝黑,当过军人的他随时身板笔直,回乡30年他已深深在这里扎根。
他是乡村“领头雁”,敢当急先锋
“我们是农村兵,所以不安置。”时光回到1992年,李慧军背着行囊从军队退伍返乡,那时的他一身干劲,对未来充满着遐想。
回乡的感受是亲切的,但他的心中却是涌动的。“我家里有5个兄弟姐妹,又是贫下中农,所以我一直有想从打工仔变身小老板的梦想。”李慧军笑笑,坦言。
正当李慧军想外出创业的时候,村里老书记找到了李慧军的父亲,想劝说他留下来帮村里做事。“我父亲曾在村里当过小组长,对服务老百姓有情节。在家人的劝说和影响下,我在创业梦与服务家乡的梦之间做了抉择。”就这样,李慧军选择了留在村里。
据他说,那是一个“追求物质的年代”。那时的四岭,正值农村搞建设,发展三产业。“在内蒙参军时,我曾在特务连担任侦察兵,还进行了野战生存等方面训练,所以我还比较能吃苦。”冬天,李慧军带领村民们赤膊上阵,栽树、出外工。村里仅有一些沙石硬化路面,冬闲时就组织群众到山上挑沙铺路。他还担任过村里的电工、会计、村民组长,杂活累活他也从不推辞,乐此不疲,随叫随到。
“那时最大的感受是村里民风淳朴,但是在经济上却并不富裕。”李慧军回忆说,这样的局面让他更加坚定了留下来就要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他立足岗位,积极为老百姓生产生活提供方便,全方位做好服务。作为村里的年轻人,不管是面对烈日寒冬,还是面对泥土灰尘,他都第一个顶上去。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给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决不能是一句空话,必须见真章。除了纠纷调解,其余都要用资金、用行动来给群众实实在在的交待。”2008年,李慧军被提拔为村干部,他成了“村支书的大锤手”。就这样,埋头一干就是20年。
他是硬核“村支书”,敢啃硬骨头
2014年3月,李慧军正式被推选为四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那一年,他43岁。身份的转变,让李慧军对四岭村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规划和思考。
如何当好村支书?他笃定地说:“村庄发展要有长远规划和长期规划,否则力气使不到一起,对村里发展不利。”他带领村干部一班人,邀请浙江设计院来村里考察,最终编纂出了四岭村的发展规划图。(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