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zb.jrjingshan.com/Img/2022/10/2022102493d9c983369642f4b2f8da3539f80e38.jpg
(上接一版) 李鹏曾驾驶着收割机、拖拉机走过河北、河南、山东的万亩良田,农忙的时候采收作物,农闲的时候跑跑运输,一年下
http://b.jrjingshan.com/content/2022-10/21/024406.html

等待处理…

李鹏:百亩稻花兆丰年

2022/10/24

(上接一版)

李鹏曾驾驶着收割机、拖拉机走过河北、河南、山东的万亩良田,农忙的时候采收作物,农闲的时候跑跑运输,一年下来能挣个七八千块钱,形势一片大好。

随着越来越多人涌入北上作业的队伍,原本平静的市场被搅乱。为了争抢机会,有人恶意竞争,开始肆意压价,原本30元/亩的收割价格压到了15元都没人请。有一年,他北上到河北廊坊,在路上来回走了一个星期,累死累活不说,赚到的钱都不够付油费,甚至还倒贴了不少。

痛定思痛过后,李鹏认真总结自己失败的经验。“就目前形势而言,北上一次耗时耗力不讨好。”在经过充分的考察之后,2012年,李鹏决定利用自家后院闲置的10多亩土地,圈养土鸡4000多只,开始发展“林下养鸡”产业,经过大半年的辛勤劳作,让他一次挣到了10万多元,除去借款,还略有盈余。

“此后的每一年,鸡蛋加上活禽能卖出5、6万元,行情好的时候能达到10万元。”养鸡产业的成功,让李鹏对未来农业发展的信心大增,萌生了承包稻田的念头。

随着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免除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等好政策,李鹏感觉到机会来了,他铆足了劲,准备大面积承包土地种植水稻。他从银行争取到20万元贷款,在村两委的协调和帮助下,承包了梭墩村四组整组稻田500余亩。然而,当年爆发了百年一遇的大洪灾,近百亩的良田被大水淹没导致绝收,让他亏损了50000元。

这些打击并没有将李鹏打垮,反而激发了他要“做出一番成绩”的好胜心。一开始,李鹏干活都是“麻雀跟着燕子飞”,总是按照父辈们已有的经验来种植,根本没有重视科学种植的重要性。他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不行了。

“只有自己掌握了先进技术,才能取得更大的收益。”李鹏开始大量阅读技术书籍,从水稻高产栽培、育苗育秧,到病虫害防治,家里的书桌上永远都摆放着这类书籍。只要一得空闲,就拿起书不肯松手、刻苦钻研。他还时常在网上查阅水稻种植中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法,然后再向农技站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是否能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摸索,他也很快地就系统掌握了种田的要领。

有了知识保驾护航,李鹏坚定发展水稻产业的信心更大了。除了每天吃饭、睡觉、上厕所外,他都将自己“泡”在地里,碰到炎热干旱的气候时,他还经常半夜到地里灌水,一忙就是一通宵。近年来,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水稻每亩产量达到了1400斤左右的高产,比一般的水稻产量还高出不少。渐渐的李鹏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水稻种植“土专家”,周边的乡亲都乐意向他请教。对此,他都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而农业生产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2016年大水之后,接着17、19、20这三年接连遭遇长时间连续阴雨天气、大米价格下跌、低冷气温的影响,让我亏损了10余万元。”面对客观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李鹏不失落也不气馁,总是默默的尽己之力与其抗争。

然而,当大米市场行情好、价格高的时候,一些流转田的户主却想方设法想要回自己的田地,李鹏对此表现得却很淡然,他慷慨地表示:“谁想拿回田尽管拿回去,如果大家相信我的话,不管是赚是亏我都自行负担,该享受的补贴我全部都给你们,不让你们蒙受损失。”村民被李鹏的肺腑之言所折服,让一部分村民放弃了要回田地的想法。后来,他还注册成立了鹏晖家庭农场,常年带动周边10余人在基地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带领着周边村民一同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2022年是大旱之年,各地农业生产都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李鹏却胸有成竹的表示,今年粮食总产量预计70余万斤,除去各种开支成本,净收入在20万元左右,加上养鸡,种植油菜、小麦的收入,年收入总计近30余万元。

十年耕耘,收获满满。李鹏赶上了中国农业农村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好时代,也是中国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最高的十年。他乘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东风,将自己的事业发展、个人命运与国家大势相连,大展身手,一展宏图,最终成就了自我。

这些年,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当选了村里的青年委员,负责民兵、党建等方面的工作。陆续更新换代了家里的农机。购置了农用无人机,实现了水稻从育秧、培育、施肥、撒药,到收割的全流程机械化生产。家里还有了小汽车有了存款。如今,李鹏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我脚下的黄土地孕育出了机遇和希望,那好日子就来自这片广袤的金色稻浪。”说起这十年自己家的变化和幸福生活,李鹏感慨地表示,未来自己要守好脚下这片充满希望和潜力的田地,积极学习和发展农电商产业,进一步拓宽水稻的销路,为村民带来更多的收入、更好的生活。(全媒体记者 陈磊)

记者手记:

2012年到2021年,这十年间,产业兴、农民富、村庄美的乡村振兴故事,李鹏是亲历者、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

从一穷二白到小康生活,李鹏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前路迷茫,积极学习农业技术,发挥规模经营优势,带动当地农户多种粮、种好粮、得实惠,为当地农业生产开辟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会守好这片希望的田野。”一句朴实无华的承诺却是如此沉甸甸。发生在种粮大户李鹏身上的变化,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农民观念和思想的变迁。从只为自己糊口,到肩负更多社会责任,李鹏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书写了答案。

上篇:京山:构建“网球+N”体教融合新模式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今日京山
ICP备:鄂ICP备16000180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