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2个、3个你看这块沙子有压实的迹象,还有甲鱼肚子的形状,它们产蛋后知道把沙覆盖压紧。”说起甲鱼,黄茜滔滔不绝。用他的话说,从大城市回到乡村后,外塘中华鳖就成了他最重要的牵挂。
黄茜今年37岁,是罗店镇许坝村人。虽年纪不大,但经历却十分丰富。由于家庭困难,16岁那年黄茜便踏上了打工之旅,那时就和甲鱼结下了“缘分”,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做小工,“起早摸黑是常事,搬货,摆摊,由于天天接触甲鱼,我们身上的腥味儿走到哪儿带到哪儿......”本打算就这样一直干下去,一年凑个整数攒一万元,但事与愿违,一年到头,发到手里只有几千块钱,黄茜意识到不能这样蛮干,“当时进货都在广州,就去广州闯一闯”。
2005年刚满20岁的他,南下广州,带着人生“第一桶金”开始在甲鱼专业市场摸爬滚打,聊起当时的创业经历,黄茜微微一笑,“那时候没有钱,只能挤在别人门店前摆个小摊子,还要担心随时会被人赶走”。“还有一次,当时由于经验不足,接了一批发病的甲鱼,三天之后全部病死,还带有传染性,那时候两个月没做生意”。一人在外地打拼,接二连三的失败让黄茜有些萎靡不振,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有自己的甲鱼基地,从源头上打造高品质的甲鱼,做出质量,做出自己的品牌。
正当黄茜一筹莫展时,2016年,于广东京山商会主办的春茗座谈会上,结识了时任京山县畜牧特局副局长汪汉,在双方交谈中,了解到国家对返乡创业人员的重视支持,加上家乡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便萌发了想要回乡创业的心。
为尽快完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甲鱼梦”,流转土地是关键,但当时一些村民不了解事情原委,并不愿意流转土地,许坝村两委了解情况后,立即上门入户向村民宣讲政策,引导大家进行土地流转。
谈到许坝村两委,黄茜很是感激。“干就干好”,为不负乡亲们的期望,尽快完成养殖基地建设,黄茜日夜工作,他除了要设计基地建设图纸,还要采购建筑材料。“那一年,大家都说我晒得比甲鱼还黑。”黄茜笑着说。
如今,基地已建成1200亩的稻鳖稻虾养殖区,育苗温室1万平方米,孵化车间500平方米,总共90多万只甲鱼蛋正在这里孵化、破壳、生长。黄茜介绍,甲鱼蛋的孵化需要一个多月,刚刚出生的甲鱼苗体重只有四克多,虽然看起来很活泼,但要“照顾”好可不容易,“那时候没人教,养殖甲鱼的技术大部分都是摸索出来的。”
在黄茜看来,养殖甲鱼难度不小,饵料、调水、消毒、防病等无论哪个环节都不能松懈。“我们这一行,投入久,回报慢,但是要用心把技术、品质这些东西做好,我们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在他的养殖场里,放眼望去,全是露天塘,生长环境模拟野生环境,这些甲鱼也是吃小鱼小虾长大,如此便真正做到生态养殖甲鱼。
饮水不忘思源。黄茜还依托京山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进行稻鳖生态混养,将养殖技术毫无保留的交给村民,为村民提供种苗、饲料、技术及销售渠道,现已吸纳40余户周边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不仅如此,黄茜连续四年到罗店镇福利院为老人们送生活物资,捐款近5万元,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做出贡献。甲鱼基地也于2019年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广东省湖北京山商会爱心企业等荣誉称号。
向下扎根,向上成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乘着国家战略的东风黄茜的甲鱼养殖产业建设的如火如荼,养殖的外塘中华鳖销往全国各地。下一步,黄茜打算通过三年时间对鳖、虾、鱼等水产品进行深加工,做成预包装食品,同时建设生态农庄、民宿、垂钓、游乐、采摘等观光休闲设施,项目建成后,可为前来休闲体验的游客提供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力争建成京山及周边县市最大的稻鳖生态共养示范基地,打造成集种养殖、旅游观光、民俗体验、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全媒体记者 陈梦年)
记者手记:
从“离土又离乡”到“事业就在家门口”,从“漂一代”到“乡创客”,如今,不少乡贤人士选择返乡就业创业。回望黄茜所走过的创业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相反,充满了荆棘,他用十年磨一剑,风雨未曾阻挡,他认准甲鱼基地为终身事业,锻造坚韧不拔的品格,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为家乡就业创业提供了更丰沃的土壤,在熟悉的热土上施展才智,振兴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