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热得很,前段时间开了闸,放了水,我来看看老黄家的稻蛙怎么样了。”8月23日,宋河镇龙王村村干部黄敦兵来到村里的特色生态产业——稻蛙养殖基地现场察看情况。
车子在羊肠小道上颠簸,乡间小路阡陌纵横,屋舍俨然,颇有“世外桃源”的景象。“刚开始搞这个产业的时候,大伙儿都只听说过牛蛙养殖,对青蛙的人工养殖和售卖不是很有把握。”黄敦兵介绍道,“五年下来,在镇政府和村里的帮助下,老黄坚持了下来,现在稻蛙基地受益还不低呢。”
来到许家冲村章文青蛙养殖基地,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的稻田,每块稻田四周用网隔着,青蛙在稻田里悠闲地栖息、欢快地进食,蛙声此起彼伏,几名来自武汉的青蛙买家正在与黄章文沟通看“货”。
怡人的美景下,阵阵蛙声连绵不绝,让人不禁想起小时候学过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青蛙不是国家保护动物吗?可以养殖和食用吗?”一名买家好奇地问道。
“可以的,我们这是人工养殖的青蛙”,正在给青蛙投喂的养殖能人黄章文介绍道。“我们常说的青蛙是一个总称,而我们这种蛙叫做黑斑侧褶蛙,是国家政策允许人工养殖和市场买卖的。”
养殖能人黄章文是宋河镇龙王村人,之前在外地做点小生意,后来经朋友介绍和自己钻研,2018年开始了他的养蛙之路。“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芜,杂草丛生。”黄章文回忆道,“一开始技术不成熟、养殖经验基本为零,只能找村干部问策、找创业者取经、找市场寻路,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摸索出了集中训食的方式:训练青蛙吃饲料。同时将青蛙与水稻结合,以稻养蛙,以蛙护稻,建立水稻种植与青蛙养殖融合的环保种养模式,产出优质蛙稻米。”
“头几年难得很!疫情、病症,还有极端天气下蛙卵的保存不当,都是难题。”当时的黄章文一度陷入迷茫,是放弃养殖还是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黄章文坚定了自己的初心,誓要为自己家乡的产业振兴做贡献,在他的坚持下,养蛙之路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从青蛙卵到可以售卖的成熟青蛙,约需要五个月的生长时间。”黄章文介绍道,“目前我们养殖规模大概是20亩,每亩田青蛙产量为2500斤左右,年销售额在100万元左右,每年的纯利润在25万元。”
据了解,黄章文的黑斑蛙都是直接供货给武汉,广受人们欢迎,在市场上是供不应求。
“稻”出幸福路,“呱”出致富曲。下一步,黄章文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在另外100亩地上栽果树,建造生态鱼池,把许家冲打造成生态田园养殖综合体。“如果有村民想发展这个产业,我都愿意帮助他们。”黄章文说道,“周边有很多村民都来实地了解过稻蛙养殖,他也希望通过稻蛙种养,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创业致富,创建乡村地方特色品牌,以特色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高雪 帅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