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栉风沐雨,又是一年砥砺奋进。平安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息息相关。2023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统领,以群众安全感为导向,围绕“确保政治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护航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线,推动平安京山建设再上新台阶,让平安在京山大地真实可感、触手可及。经过三年努力,荆门市(含京山)被认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维护社会稳定:风险防护植牢成“林”
着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确保了全市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保持对邪教及境外宗教非法活动高压态势,健全反暴恐工作体系,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更加巩固。
源头治理社会风险隐患,严格执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共开展评估37项,同意实施36项,暂缓实施1项。
坚持“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建立矛盾纠纷和涉稳信息“日排查”“周会商”“月分析”“季小结”和非警务纠纷类警情流转处置等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63件。
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累结硕“果”
扫黑除恶斗争走深走实。审结省公安厅交办的“11.12”专案,办理荆门市公安局指定管辖的“8.29”专案,协助“6.24”专案办理、协调“201”案件处置。持续巩固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等行业领域整治成果,深化推进教育、金融放贷、市场流通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破获“4.07”“4.16”两起非法采矿案,排查整治各类行业领域问题23件。
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纵深推进“雷火2023”等专项行动,元至10月,立各类刑事案件1108起,同比下降7.8%,破获刑事案件453起,同比上升11.3%。不断扩大打击治理质效,先后侦破国督“7.28”跨境赌博案(被列为全国“虚拟货币第一案”)、“6.18”重大文物犯罪案件。破获部督毒品案件1起,摧毁跨京山、应城、天门等地流动赌场10个,省公安厅来电祝贺。打掉盗窃摩托车团伙1个,破案103起。
响应群众呼声,快速侦破民生小案,破获各类盗窃案件107起,同比上升30.7%;诈骗121起,同比上升14.1%。整治京华农贸市场等治安乱点,治安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屯警街面、显性用警,强化人流密集区域治安管理,开展重点部位、重点场所24小时治安巡逻,构建“1.3.5”分钟快速反应圈,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创新基层治理:民生实事遍地开“花”
用“红纽带”党建工程引领基层治理,由过去的“独角戏”变成了现在的“大合唱”。全市16个城市社区建立“大党委”,吸纳197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通过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推动解决“三无小区”等治理难题,惠及居民4万余人。在农村推行“乡村联片治理”,在工业园区推行“村企联片治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民生实事120余件。
让群众反映诉求、解决矛盾“只跑一地、只进一门”。建成了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市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信访调解、行政复议、仲裁、行政裁决、行政诉讼等多元解纷机制,截至目前,共调处矛盾纠纷1387件,办理司法确认465件,引导诉讼219件,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45件,仲裁率100%。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实现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建立调解协会1个、调解分会15个、专业调委会6个、基层人民调解组织418个,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让引领城乡居民向上向善的“小积分”发挥“大能量”。全市积极推行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对参与对象行为、表现实行全方位量化积分,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弘扬社会正能量。目前,全市共录入积分4740万分,表彰奖励积分明星和道德模范551人,“人人向善”在京山大地蔚然成风。
优化营商环境:项目投资安心扎“根”
聚焦“护商”,优化涉企执法司法。办理涉企违法案件123起,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721万元,消除影响经济发展、企业经营的风险点124处,先后侦破沪渝蓉高铁、荆荆高铁项目工程设备被盗案,打掉流窜湖北各地盗窃企业设备犯罪团伙。
聚焦“安商”,深化政法领域改革。市法院的企业信用培育提升机制、市检察院的涉市场主体案件办理流程改革和市司法局“一链三环”工作机制被确定为2023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事项。
聚焦“亲商”,强化政法服务保障,开展“送法进企业”、“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等活动,落实“一企一法官”、检察官联络企业、“项目警长制”等制度,为企业解决困难问题11件,化解矛盾纠纷38件。
夯实基层基础:厚植土壤播“种”平安
运用“共同缔造”理念,积极构建“大平安”体系,精细划分6742个“微网格”,优化基层治理单元;深化“湾长理事”等基层治理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稳步推进“平安细胞”工程,创建平安镇(街道)5个、平安村(社区)98个,推进“平安医院”、“平安学校”建设全覆盖,建成“智慧平安小区”50个、“智慧平安乡村”监控1.9万余个。
织密社会面防控的“天罗地网”。整合“承枫义警队”、“一村一辅警”、(微)网格长、湾长、楼栋长、志愿者等治理力量,构建警治联勤、联户联防、联村联防等社会防控网。对特殊群体严格分类分级落实“一人一档一册”和“5+N”包保责任制,最大限度消除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