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走进永兴街道汪林岗村五组,在干净整洁的广场和错落有致的房屋旁,烧烤小店、民宿、便民商超、物流点、停车场等一应俱全,一幅工业东扩、产城融合的城郊村居新景象映入眼帘。
为打造“一线协商”特色名片,今年以来,永兴街道在市政协的指导下,在汪林岗村建设“一线协商·共同缔造”活动示范点,在永兴村设立“一线协商·微驿站”,动员政协联络工作组力量,充分发挥辖区荆门市、京山市政协委员“连心桥”作用,由“湾组夜话”辐射至产城融合、基层治理和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为宣讲政策、听声解难和联系群众提供了有效平台,引导政协委员们发出“协商”好声音,确保协商在一线、服务在基层、发力在实处,助推永兴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线协商”助力共同缔造
永兴街道政协联络组聚焦市委关注要事、群众民生实事、把协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委员履职尽责的重要抓手,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急难愁盼的事、房前屋后的事、针头线脑的事、家长里短的事开展协商,围绕“五共”理念,推动“一线协商·共同缔造”有深度、有广度,架起政协委员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的桥梁。
“共谋”建言,成立“协商在一线”委员工作组,将政协委员下沉到村组、湾组,建成覆盖街道、村、社区三级的一线协商网络。制定完善了“一线协商”七步工作法,走访收集问题形成清单,深入调研寻找解决问题路径,通过入户走访、湾组夜话、场院会等方式,拓宽“听声”渠道,积极组织辖区群众参与协商活动。
“共建”参与,积极动员委员和机关干部深入村企一线,广泛听取和收集困难并协商解决。在汪林岗村环境美化、五组共同缔造湾组改造和停车位、充电桩建设中,引导群众以出资出力、投工投劳、互帮互助等形式主动参与进来。
“共管”监督,充分发挥群众协商式监督作用,围绕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和巡逻维稳等方面,实现民主参与共监管,组织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和村规民约修订的维护管理中来。
“共评”提效,协助汪林岗村“两委”,组织群众对项目建设、活动实效进行评估反馈,持续促进工作质效提升,让“一线协商”更有温度。
“共享”成果,广泛凝聚共识,以基层民主协商为依托,寻找共同缔造“最大公约数”,与群众共享环境改善、设施建设和乡风文明等方面的成果。
“我们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等实事小事为切入点,把群众‘心事’办到‘心坎’上,以政协基层协商力量和共同缔造‘五共’理念为路径,引导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和基层社会治理中来。”在“两代表一委员”座谈走访活动中,永兴街道政协委员柯路坦介绍道。
“一线协商” 助推产城融合
汪林岗村承载有58家企业、3650名职工,自开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转型升级思路以来,位于园区附近、大力实施“村企共兴”的汪林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园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园区周边居住、务工,周边的服务跟上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城市卫生、治安管理和公共服务,让群众工作生活‘两不愁’。”该街道政协委员袁刚在讨论产城融合发展方向时说道。
为助力推动京山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针对村民提出的各类民生问题,永兴街道政协联络组委员与汪林岗村“两委”、京城公司、国家电网和部分党员、群众代表齐发力、共商议,先后前往汪林岗村小区广场、京山市人民医院二门诊运营情况和部分居民楼栋,就助推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实地走访了汪林岗村五组,调研了道路改造、住宅条件改善、环境卫生整治、小区功能分区服务等情况。
该街道依托委员一线协商驿站、街道委员工作室,整合交通、生态、政务、医疗、生活、居住等服务,为园区企业员工提供相关保障。
住房小区及周边原本泥泞的道路如今变成了小广场,内设“全套服务”的健身区、停车位、充电桩、晾晒区、休憩区和民宿、商超、餐饮店、物流快递点等,满足了园区企业职工和周边居民的文化健身需求与出行需求,提供了充足的生活保障。有意向的村民们集中参加了钳工、车工、光伏板装配、餐饮烧烤和酒店管理等培训,帮助村民们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汪林岗小区的18个楼栋入户电力线路改造已基本完成,五组近百盏路灯照明得到落实,1240平方米的人民医院第二门诊开门营业,35间农户出租屋完成改造,村民中已有200余人在一道新能源、雄韬锂电等企业务工。
“一线协商”赋能基层治理
自“一线协商”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永兴街道积极探索实现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利用独特区位优势,在永兴村设立一线协商微驿站,把政协协商嵌入村级治理,以“微驿站”工作体系推动实现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效能“双提升”,邀请来自教育界和工商联界5名委员和村级乡贤能人共同参加驿站活动,让政协“一线协商”触角渗透到小区楼栋、田间地头和村企社中。
结合“积分银行”实行“网格化管理”,借助“微驿站”开展“微点子”会议,畅通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的交流渠道,凝聚共识,汇聚民智,共谋发展,开展政策宣传、矛盾化解、移风易俗、治安巡逻等村级日常事务管理。针对群众反映小区道路狭窄、休闲场地不足等问题,经过“微驿站”的讨论研究,梳理意见建议,干群共同努力开展了卫生整治、道路拓宽、停车位修建,并将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原闲置场地打造成小区居民休闲娱乐的活动广场,配套了健身器材,并计划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立“村民心愿栏”,以协商“微治理”体现“大变化”。
“我们每周五都组织大扫除和义务劳动,像花坛、道路、楼道这些地方,都打扫得很干净,多亏了我们的‘微驿站’和‘共同缔造’活动,村里修好了路,我们打扫卫生都结伴去,环境好了,我们也干得有劲!”永兴村村民邓义兵笑着说道。
事从民需,策由民定,绩请民评,在一线协商“微驿站”的作用下,永兴村干群上下一心,依靠村级“主体”和村民“主力”,让村“两委”由“为民做主”变为“让民做主”,村民也实现了从“你和我”到“我们”的转变,参与“微治理”的热情逐步高涨。祝湾小区居民户均筹资1500元,对平整场地、铺设彩砖、植树种草等项目自发投工投劳,小区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接下来,永兴街道将持续发挥政协委员特长,按照“五心五单”工作法,在“一线协商”活动中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依托“微驿站”实现“微心愿”。结合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持续实施各类惠民、兴民工程,携手村企社共同打造出环境优美、和谐稳定、百姓富裕的幸福村,以“基层”为厚土,让“一线协商”与“共同缔造”在群众参与的“源头活水”浇灌下,助推产城融合,开出和谐“治理花”。(郑可 周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