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他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他们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他们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实干兴邦的坚定践行者,他们是劳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共同感受榜样的力量。
范道贵:用坚守书写司法华章
“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不理成大事。”这是范道贵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先后荣获全国“七五”普法先进个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湖北省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先进个人、湖北省2023年第三季度“荆楚楷模”、京山市“十佳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
1991年,范道贵怀揣个人二等功、集体三等功荣誉退伍转业回到了石龙镇。他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人民调解“五明”工作法,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范司法”。
面对新入矫的王某,范道贵得知王某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鼓励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养殖业。
创业之初,王某在钱的问题上犯了难,建舍、选鸡苗样样都要钱。范道贵二话没说,及时伸出援手为他担保贷款10万元,帮其渡过难关。两年后,王某扩大养殖规模,主动帮助乡亲一同发展养殖业,养鸡场年利润达到20万元,此时的他已经与刚入矫时判若两人。
在他办公室的书柜旁挂着一幅锦旗,“秉公执法,情系百姓,廉洁维权,为民解忧”这十六个字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内心的真情表达。
靳老汉曾为石龙镇的刘某在五三农场承包的碎石厂托运燃煤,期间刘某欠下运输款13860元并承诺春节前付清。靳老汉多次从河南来到京山索要欠款都被刘某以企业不景气等为由拒绝。无奈之下,靳老汉恳请范道贵帮他要回这一笔13年都未能收回的欠款。
范道贵第二天便找到村治调主任与老汉一道去找刘某,却被拒之门外。范道贵没有放弃,一直守在刘某家门口,指出该事件中其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最终凭借着过硬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调解经验,促使双方达成分期偿还的协议。
面对涉企民商事调解案例类型繁多以及案情复杂的情况,他积极利用矛调中心平台作用,勇挑重担,组织调解员走访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调处标的额百万至千万的案件有50余起。他独创的“四个走在前”即“调解走在法律援助前、调解走在诉讼立案前、调解走在上访信访前、调解走在劳动仲裁前”工作模式受到广泛称赞。
30年来,范道贵累计服务接待办事群众25000余人,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00余件,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400余起,开展法律服务解答群众咨询15600余人次,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50余人,无一人脱管、漏管、重新犯罪。(全媒体记者 郭树莉)
桂巍: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在京山市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位临床医生:他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临床一线,与时间赛跑,跟死神竞争,挽救无数重病患者的生命,在纤至毫厘的特殊“战场”认真工作,以无私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声无息地奉献着,全力守护“生命的最后防线”。
他就是荆门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京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科室副主任桂巍。
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以来,桂巍先后在普外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急诊科等科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重症医学科各种诊疗技术,擅长各类急危重病的救治,特别是严重复合伤、心脑血管急危病症的救治。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桂巍始终坚守在医疗第一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热情始终不减。重症医学科是全院危重病患者的抢救中心,需要整日面对危重患者,但他始终甘之如饴。2019年,他收治一名自服“甲拌磷”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入院时患者深度昏迷,呼吸循环衰竭,他第一时间制定周密的治疗计划,为患者剃头、反复擦洗全身,尽量减少毒素再吸收,一切抢救治疗紧张而有序。
经过桂巍的不懈努力与坚持,治疗将近1个月,患者终于清醒过来。治疗后期,患者顺利恢复,住院40天后转出重症医学科,最终痊愈出院。在转科前患者家属送来感谢锦旗,收到锦旗的那一刻,桂巍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更坚定了他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术、医者仁心”的决心。
重症医学科医生,既要流淌辛勤付出的汗水,更须持续不断的攀登和攻克医学技术高峰。带着对重症医学的热爱与赤诚,2022年,桂巍申请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半年,学习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先进的医疗技术、先进的临床思维理念。结业归来,他带领科室同事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开展了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实现精准医疗,增加操作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从医15载,桂巍以精湛的医术解除了患者的病痛,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的同事,以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他常说:“治病救人是医务人员的天职,我必须尽我所能去帮助每一个人。”在他心里,自己永远属于患者。(全媒体记者 石西子)
刘艳:用执著演绎虫业人生
她是一名企业高管,常怀巾帼之志。
她是一位解决问题的能手,始终保持着一股执著、坚韧和不服输的工作劲头。
她勇立潮头,另辟蹊径,奋力开拓虫业精彩人生,闯出了一条科技兴农的康庄大道。
她就是中昆虫业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高级农艺师刘艳。
刘艳,女,1979年9月出生,2001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本科学历。
2013年,刘艳回到家乡任职中红薯业京山食品有限公司工程师。工作中,刘艳善于观察思考、心思细腻。针对行业中红薯渣传统处理方式污染较大、处理方式落后,容易造成烧根毁苗、污染水源、导致水产死亡等不良问题,她通过查找技术资料和大量实验验证,最终确定了用昆虫处理转化为昆虫饲料及虫沙有机肥技术路线。
说干就干,她多次出差到江苏、山东引种回来试验,在生产基地建立养殖大棚。她充分发扬科研人员毫不气馁和不服输的精神,在工作之余向农业专家学习禽畜养殖知识、种植知识,通过刻苦的学习钻研,她顺利考取了高级农艺师专业资质,并掌握了昆虫的养殖技术。
她先后研发探索用红薯渣、餐厨垃圾、禽畜粪便和腐烂瓜果等有机垃圾来养殖昆虫,让黑水虻昆虫一周就可以出栏,该幼虫富含高蛋白、抗菌肽、益生菌,属于药食二用优质饲料,用来养殖水产,禽畜,效果较好。
昆虫应用产业在国内尚属萌芽阶段,前景广阔。刘艳建议公司转型升级,成立中昆虫业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来走昆虫产业发展路线,立志做中国昆虫应用的引领者。
昆虫养殖受季节限制较大,刘艳带着公司技术人员,实现了昆虫一年四季每天批量产卵孵化生长。在昆虫应用养殖种植过程中,刘艳相继攻克解决了小龙虾每年五月大量死亡的问题,可以让小龙虾多褪一次壳增重10%以上,肉质劲道超过饲料喂养的小龙虾;解决了行业难题“青蛙歪脖子病”难题,用昆虫养殖让青蛙的存活率提高1倍以上;探索昆虫养殖甲鱼技术,让甲鱼提高存活率,加快生长速度,肉质超过野生甲鱼。
任职期间,刘艳主持参与公司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2项,商标书17项,商标著作权证书1项。刘艳个人也先后获得人社部“中国创翼之星”奖,中国科技部、农业部、人社部举办的中国创业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荆门市2022年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全媒体记者 曾凡学)
李芹:用精细谱写财政之歌
李芹,高级经济师,现任京山市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副主任,2023年度荣获“湖北省会计先进工作者”称号。
她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财政基层一线,从乡镇财政所到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不变的是她一颗勤思考、爱钻研的心。
“财政是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岗位特殊,责任重大。很多工作都是大事要事集聚、急事难事叠加,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丝毫闪失。”李芹说。
2003年,京山成为湖北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她全程参与系统测试,不断优化国库资金运行管理机制,切实保障财政资金准确安全高效拨付。为了做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预算编制及指标下达等工作,她积极探索,归纳整理系统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若干条,调整系统参数配置,确保支付系统运转顺畅。
面对细碎繁琐的工作,她始终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条不紊。每年她经手下达的国库集中指标、拨付资金支付近百亿元,保持20年零差错零投诉的好成绩。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她一方面提前谋划,积极对接,与代理银行实时沟通,改月调度为周调度、日调度,盯紧财政资金支付“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扎实开展资金清理,有效盘活存量资金,想方设法保资金规范平稳安全运转。
“于细微之处一丝不苟,在繁琐事间精益求精”,是李芹30多年来扎根基层的真实写照,也是她不断成长的内生动力。她有一股拼劲和狠劲儿,对待每一项工作她都投入全部精力,努力做到极致。
“灵感来了一定要变现。新点子、新思路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很快就会被丢失,不能让它一闪而过。”为写好一份材料、一篇调研、她经常连续几个通宵熬夜,每一篇文章都要逐字逐句修改几十遍,熬红了双眼,却还是乐此不疲。她手机里收藏的几乎都是工作笔记、待办事项、政策观点和文字摘抄,先后在中央级、省、市级杂志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发表通讯报道200余篇。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李芹坚持把使命牢记于心,把责任勇扛在肩,用行为和品德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埋头苦干、奋勇前行,奋力谱写着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荆门新篇章。(全媒体记者 余琴)
杨丰帆:用科创助力企业发展
杨丰帆,1988年4月出生,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湖北神地农业科贸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第三届中国蛋品加工业十大杰出青年英才,京山市首届“人才先锋”。
作为研发中心主任,杨丰帆深知,“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源动力。唯有加强技术创新,企业才能行稳致远。”为此,他不断加强科研创新,始终专注于禽蛋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精深加工研究与产业化。
在杨丰帆的带领下,公司的蛋壳膜制备多肽的绿色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新突破。他主导建立了新型蛋制品示范生产线和禽蛋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实现蛋膜多肽固体饮料生产上市,另有“禽蛋绿色高效精深加工关键技术与高值化产品创制”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杨丰帆还坚持不懈地推动神地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带领神地科研团队与吴常信、李德发等院士密切讨论、反复试验,强化蛋品深加工领域的科技创新、产品增值和环境保护;还多次邀请国际禽蛋领域专家 Vincent Guyonnet(古文森)博士等专家前往京山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技术指导;2024年初,在神地公司建成了以蛋品行业专家马美湖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省级专家工作站。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上述的项目的开展实施,杨丰帆带领的团队解决了本企业蛋壳与壳膜废弃物问题与机械制造专业相互配合技术问题,解决了蛋壳膜分离困难、难以自动化高效分离制备的问题,解决了本专业蛋壳废弃物问题与化工专业清洗剂领域相互配合、协调的技术难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鸡蛋、鸡蛋干、香卤蛋、盐焗鸡蛋等休闲食品,发展到蛋粉蛋液、仔猪高效功能性蛋粉,到利用生物技术将废弃的蛋壳制备成有机乳酸钙等蛋制品,再发展到“蛋生元”溶菌酶漱口水、蛋壳果蔬净等禽蛋副产物精深加工产品,蛋壳、蛋膜、蛋液、次品蛋等全蛋资源,杨丰帆带领团队都做了充分开发利用,助力传统的蛋鸡养殖向绿色高值化发展转型,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科研创新,永远在路上。杨丰帆带领的团队,还在蛋品精深加工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阔。(全媒体记者 石文芳)
潘必军:用专注践行工匠精神
“没有震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世人皆知的荣誉。”几十年如一日,京山瑞生制药有限公司一线操作工潘必军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逐渐成长为生产车间的一名骨干员工。由于他工作表现突出,连续多次被公司授予“优秀员工”“先进员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16年,潘必军以农民工身份入职京山瑞生制药有限公司,先后在“结晶离心”“氟化”“还原环合”等岗位工作,以求真务实、勤奋进取、勇于奉献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全公司上下的一致赞誉。
自入职以来,潘必军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他勤奋好学,很快掌握了各岗位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从一个最普通的岗位操作工,晋升至副操,再晋升到主操,他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工友们的推荐下,公司领导安排他参与公司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因为新产品工序繁琐,他为了能深入了解生产进程,每天都会提前一小时到厂去交接工作,认真记录产品研发每个环节的信息。
在产品中试后期,潘必军紧密跟进每一道工序,交班后还跟着下一班一起操作和检验。甚至下班回家后,他还坚持在家查阅技术资料。结合多年来在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他对新产品提出了优化工艺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公司降低了生产成本,平均每批产品节省万余元。
2019年,潘必军调动到“还原环合”岗位。一开始,他不熟悉岗位设备及操作,每天都会随身携带小本子,记录每一次操作、每一个用料数值、每一个设备转换时间、整个工序的工艺控制点及该设备的构造原理。在后续工作中,他对照笔记,逐步熟悉,确保正确操作“零误差”。碰到自己拿捏不准的,他还会上门询问维修人员,直到弄懂为止。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他熟悉了所有的设备操作及工艺控制点,其他工友遇到的“疑难杂症”,他都能“信手拈来”。
“安全生产,生产安全”。为保障不出现安全事故,潘必军利用下班时间研究了反应釜的构造与原理,结合他日常的工作经验,当出现异常时,他会先自己调试和维修,不仅避免了安全事故,还减少了生产停止的时间。多年来,他工作中没有违过一次章,也没出过一次工伤,赢得了其他工人们的称赞,获得了公司各领导的认可和表扬。(全媒体记者 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