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京山市民之家不动产登记窗口前,市民钱惠红攥着不完整的材料急得直冒汗,她赶着当天办好不动产权证。“您别慌,我们先受理!”工作人员递上温水,快速调出她的信用档案。短短30分钟,原本需要折返三次的办证流程,在“容缺受理”政策下顺利完成。
这个场景,正是京山市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生动画面。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一块“金字招牌”,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驱动力,对外是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如今,“京心办”这块金字招牌愈发闪亮,吸引着更多企业和人才扎根京山。
政务服务跑出京山速度
走进京山市民之家办事大厅,35个部门的1829项审批事项集中高效办理。2024年3月落成的政务综合体,藏着京山政务革命的密码:全面落实“首席服务员”制度,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容缺事项承诺办、异地事项跨域办、政策服务免申办、简易事项智能办,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多“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曾经要跑三个月的工业项目审批,现在“拿地即开工”,“五证齐发”,项目落地跑出“京山加速度”。
2024年底,京山和11个地方签订跨域协议,1000个事项全省通办。在武汉经营物流公司的张先生深有体会,“往年审车要专门回京山,现在手机上传材料,第二天电子证照就到手了。”这种打破行政壁垒的探索,吸引周边企业纷纷在此设立办事机构。
目前,京山市将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进行管理,实现数据同源、动态更新、联动管理,减材料“免提交”标记完成率为100%,一网通办率99%以上。
要素保障铺就发展环境
2024年11月,京山市淼淼自来水厂的负责人丁冬平看着崭新的设备,仍觉恍如隔世。几个月前,这家水厂因设备老化濒临停产,改造资金缺口让他彻夜难眠。此时,取水权抵押贷款送来“及时雨”。政银企三方联动下,原本“沉睡”的取水许可化作10万元救急钱。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京山市全力保障各类要素,为企业提供精准支持。2024年9月,湖北欧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在市民之家政务服务窗口一次性领取了《规划设计方案批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五份重要证件。相关部门提供现场指导和优质服务,在土地挂牌出让的法定期限内,同步完成了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的审查工作。
通过推行“拿地即开工”“五证齐发”等改革,京山市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实现了多个事项的并联办理,全力支持企业“拿地即开工”,推动项目建设“加速度”。
“把沉睡资源变活资本”的智慧,正在京山形成系统性创新。京山市人社局通过搭建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精准推送用工信息2万余条,为37家企业解决用工缺口;京山市行政审批局在土地供应审批上推行“五证齐发”,让项目提前开工。
“要素保障就像精准灌溉,总能找准企业‘渴水’的根部。”京山市发改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彭敏说,“企业在融资、用工、用地等关键要素上比较头疼,我们就通过强化金融支持、优化用工保障、推进土地供应改革等举措,精准发力,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法治护航涵养营商生态
2024年8月,个体户王先生焦急地冲进办税大厅。王先生早上出发匆忙,不小心把税控盘弄丢了。按照政策,税控盘丢失一般会受到税务部门的行政处罚。“法治专员”仇雷波立即调出他的纳税记录:“您符合‘首违不罚’条件,补办手续就行。”这句话让王先生松了口气。
这样的温情执法在京山屡见不鲜。自2024年1月开展“法治专员”解民忧项目以来,京山市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持续提升纳税人满意度,打造更加优质的税收营商环境。
法治的温度不仅体现在“不罚”,更在于“早护”。在京山经济开发区,“检察服务e站”的电子屏24小时闪烁,企业扫码即可获得法律咨询。村企联片治理中心和检察服务e站更是设立在了工业园区门口,为企业提供更优司法服务。
司法的服务速度同样能够提升市场信心。2024年7月,京山凯龙钙业公司刚收到胜诉判决,下午3时诉讼费已原路退回。这在过去至少要跑三趟、等半个月。登录“智慧法院”系统,退费进度条实时可见。这种“指尖诉讼”体验的背后,是全市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时长压缩至45.76天,民商事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服判息诉率达90.59%的硬核支撑。(余舟 肖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