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左)与同事讨论相关技术参数
不是加薪、不是获奖,而是被评为“工匠”。沈浩心里明白,这是对一名普通工人最好的嘉奖。二十二年来,沈浩在数控车工岗位上,完成了从学徒到“匠人”的华丽蜕变。
“干我们这行没有捷径,只有苦练。”沈浩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刚踏入工作岗位时,师傅教导他的话。“第一次站在机床前,看着师傅把一块木头变成球体、锥面,一系列的操作让我眼花缭乱,我就下定决心我也要学好这门技术。”
起初师傅操作,沈浩就在旁边认真看着,自己下来扎实苦练,每次师傅指出的不足,他都虚心地写在笔记本上,反复看,真正吃透。“那时候确实很累,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回家还要自己琢磨,睡前会把一天的学习内容过一遍,加深印象,做梦都能听到刀具发出的金属切割声音。”沈浩提起那段日子,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就连周末沈浩也一股脑扎在工厂里,阅读书籍、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扩充自己的知识量。妻子总“抱怨”,平时早晚都看不人,周末也不在家,整个人都被“卖”给了工作。沈浩对技术的学习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在这样高强度的学习下,沈浩很快掌握了机床的基本操作技术。师傅外出培训,他勇挑重任,独立操作设备,提前“出师转正”,成为技术骨干,加工出的零件均是免检产品。
“爱琢磨”“肯钻研”“触类旁通”,这是同事们给沈浩贴的标签。沈浩拼命三郎的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同事吴晔说:“有时候碰到难题,浩哥不解决问题不下班,夏天车间里就是个大‘蒸笼’,密密麻麻的蚊子,大家下班立马就走了,他还在对照图纸反复看,边看边操作。”
一次,沈浩发现同一个电动刀架刀位上可以设置刀具,萌生了研发数控车钻孔刀具工装的想法,白天实战训练,抽空做模型检验,晚上挑灯夜战学习理论。终于,研发成功!这项技术改进,把原来不足40件的班产量,增长到现在的80件,效率提升80%以上。
沈浩在车间的名声越来越响,肩头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公司决定让沈浩牵头成立QC小组,带领小件班组对粘箱机外压线轮合格率低的问题进行攻关。
“起初查阅资料、画图纸都很顺利,但在编程环节出现了问题,因为压线轮的缘故,编程始终无法成功。”沈浩回忆当时的场景,整个小组都很急躁,讨论问题出在哪里。沈浩灵机一动,想到了之前自学书籍时看到的一个知识点,迅速找到相应的章节,在电脑上画出轮廓图,转为数控机床上的程序,成功提高粘箱机外压线轮合格率,最终达到了预期效果,平均至少每年为公司节约8000多元。
“荆门工匠”、荆门市五一劳动奖章、京山县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第一名、京山县“最美工匠”.....在获得众多荣誉的同时,沈浩不忘“传帮带”。他亲自参与教学,在车间开展多次培训,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基础技能培训,对老员工的技能提升培训,并且制作了《车工基础知识》、《轴类零件的车削加工》多个PPT理论培训课件,公司车工的整体水平大幅度提升,推动了公司生产一线人才培养计划的形成和实施。
在一项项荣誉面前,沈浩依旧低调谦和、兢兢业业,不断向新技术、新工艺挑战,努力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着他不平凡的追求。(付含露)
【记者手记】朝夕成不了楷模,坚持方能成工匠。沈浩从事数控车工二十多年来,凭借着自己的执着与坚守,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刻苦钻研技术,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用一颗匠心雕琢、传递、沉淀着对工艺“精益求精、千锤百炼”的不变初心。在京山,有无数和沈浩一样扎实苦干的一线工作者,他们共同谱出一曲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