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在即,广袤的田野呈现丰收景象。
近日,京山各地已提前部署“秸秆禁烧”工作,涌现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提前破解了“丰收的烦恼”,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雁门口镇阮沟村购入2台齐草机,集中观摩,粉碎还田,全镇31个村培训农机手学习低茬收割,村“两委”和种植大户带头形成示范田块。罗店镇养马畈村从河南调配20台农机收割团队来集中作业,绿丰家庭农场与贵州等地联系,将齐草用于酿酒发酵、动物饲料。石龙镇杜湾村1200余亩玉米秸秆连茬切断收集打捆,直接转运到回收企业进行综合利用,为农户节本增收。绿林镇东山村养殖户将玉米秸秆再加工成饲料,变成自家60多头牛的冬粮。
从过去的“严防死守”到现在的“主动作为”,可以看到,秸秆“变废为宝”大有可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加快推进秸秆养畜。”俗话说,农作物的价值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秸秆综合利用,已成为很有前景的产业,与绿色农业环环相扣,与农民获利息息相关。
前不久,京山市农业农村局就举办了一场秸秆综合利用招商座谈会。与更多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洽谈,希望实现秸秆资源化处理,真正提高农民积极性,使农民真正从中获利,构建起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长效机制。该项目得到了参会代表们的一致支持。
从探索到实践,秸秆“变废为宝”各出其招,各获其效。未来,我们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装备支撑,推动农机农技相结合、有火花。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现代机具,还需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专项培训,推动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田建设相融合,从源头上实现绿色循环农业的新变革。
从严抓宣传到疏堵结合,秸秆“用得好”要找“新出路”。要进一步丰富利用方式、拓宽销售渠道,结合农村实际“变废为宝”。比如石龙镇,地处中国农谷核心区,年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年产干秸秆近9万吨。该镇正在探索打造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真正实现“秸”尽所能,“秆”上淘金。(余琴)